自金融危机以来,在欧洲和美国有一些人以中国对欧美的商品贸易顺差为例,指称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国通过外贸出口积累了大量财富。对此,布鲁塞尔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说,中国顺差巨大主要是贸易统计方法造成的,传统统计方法已不能反映各国间贸易的真实情况。
多年从事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领域研究的李-牧山浩石说,中国的出口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多,因为中国巨大的出口额中包含了其他国家获得的产品附加价值。
李-牧山浩石说,许多在中国代工或组装然后出口的产品在美国被归类为从中国进口的产品。这是根据传统的贸易统计原则——原产地原则来统计的,即产品最后完成的国家被视为产品生产国。
他说,正是由于这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制造和供应链,才让许多美欧公司能够把它们的创意和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所以,中国巨额出口中有不少是美国工人、工程师和设计者创造的。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由中国富士康代工生产,按照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苹果手机则变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仅苹果手机一项去年就令中国对美国贸易“虚增”了19亿美元。但利润则主要是由美国公司享有,富士康仅获得不到4%的代工费用。
由于像iPhone这样的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普遍,传统的商品贸易统计方法已不能全面反映国际贸易现状。iPhone的零部件由韩国、日本等地进口,而苹果公司的产品附加值主要通过富士康支付的代工专利使用费来实现。因此,虽然在商品贸易中iPhone会导致中国出口顺差“虚增”,但苹果获得专利使用费则可能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收支逆差。
李-牧山浩石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具有巨大误导性。在供应链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可能存在大量商品贸易顺差,但几乎没有任何利润可言;而有些国家虽然存在巨额商品贸易逆差,却可以积累大量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