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万事达顾问公司零售数据服务部门SpendingPulse表示,2010年美国年终假日零售额增长5.5%,涨幅为5年来最大。
事实上,从每年11月底的感恩节开始,美国的销售业都会迎来一年中的黄金时期。
在感恩节后的“黑色星期五”,时常可以在商场门外看到通宵排队等待进场的疯狂消费者。众多商家也把开业时间提早到凌晨四点甚至更早;紧接着“黑色星期五”的是以网购折扣为主题的“网络星期一”,这更让平时忙碌的人们过了一把节日消费的瘾。
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接下来的1个月,各种商品开始竞相降价,从起初的8~9折一直降价到3~4折,消费者对此已经司空见惯,而一切在圣诞前夕更是达到高峰。
2010年的12月,走在纽约主要购物区域,一派繁华景象让人们很难想象一年前的萧条光景。无论是在第五大道还是百老汇大道,都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商店中穿梭。而如果是周末的购物高峰期,这些街道的拥挤程度几乎可以用“寸步难行”来形容。一些热门商店——例如艾伯克龙比格子呢、卡尔文·克莱恩、苹果、FAO施瓦茨等——甚至设了栏杆,旨在限制场内人数,从而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穆里根指出,根据1939年到2009年的数据,美国的零售业一般从9月开始上升,到12月圣诞期间达到最高。整个12月的销售额可高过前3个月平均销售额的15%~20%,且比下一年的1月销售额高出30%。如果把百分比换成美元金额,意味着整个行业在12月间实现了900亿美元的增幅,数额远远高于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ARRA)的全部投资额。这项法案每季度的预算为500亿美元,平均月预算远远小于圣诞期间的销售涨幅,充分说明经济复苏的最根本动力,还是来自全美的消费者购买力。
然而,许多美国人在经历过失业甚至失去房产后,已经从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学会了约束自己的购物冲动。今年的节日消费看上去似乎来势汹汹,人们的消费结构却有了明显的改变。根据美国二手零售业协会(NARTS)的报告,由于人们对经济形势仍然心存疑虑,二手零售业在2010年的销售额达到了历史高度,NARTS的成员在销售额和库存上都有明显上升。显然,在经济危机期间,人们学会了用更廉价的方式来维持日常的生活需求。
此外,随着绿色环保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许多以前羞于购买二手商品的人,也开始转换观念,把购买或交换二手商品视作保护地球资源的积极行动。一些帮助人们交换物品的网站应运而生,例如swap.com、swapathome.com、swap-bot.com等,鼓励人们把自己平常用不着的东西放上网站,和其他需要这些物品的人进行交换。这类网站对所有的商品进行自动估价,让人们省去讨价还价的麻烦,简略了交易的环节。目前关于这类市场的统计数据并不齐全,但是其中较大的一家网站swap.com声明称,他们已经有超过百万的注册用户及1500万件存货,潜力不可小觑。
美国的通胀率也达到了历史低点,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美国2010年城市通胀率为1.1%(以1982年~1984年为比较基础),是过去十年中最低的一年,其中食物的通胀率为1.5%,能源则为3.9%。和其他国家相比,1.1%的通胀率也处于正常偏低的水平,例如日本是0.2%、加拿大2.0%、印度9.7%、比利时2.9%、俄罗斯7.5%、澳大利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