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受访出口企业负责人告知,由于某些商检法检环节的拖延,企业不止一次出现过货物延期交付的情况,造成了不少损失。企业呼吁:商检法检应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检测结果的国际认知度。
说起商检法检环节,在浙江从事皮革制品出口的戴先生很是头疼。
“样品寄过去,检测结果至少一个礼拜才能出来,通不过不能出货。即使通过了,如果客户那边对质量不认可,商检也不负责任。如此说来,检与不检有什么区别呢?”戴先生搞不明白。
戴先生的困惑是很多出口企业心中均存在的疑问。在国家一再强调贸易便利化的今天,某些商检法检环节的繁琐和国际公认度的不强,让很多出口企业颇感无奈。
商检效率需提高
其实,多数出口企业对商检法检是理解的。毕竟,查验的目的是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有助于维护“中国制造”的形象。“关键问题是,国外客户对产品质量已经有‘苛刻’的要求,中国出口企业从不敢大意,否则就可能面临索赔甚至是订单流失。特别是,国内商检机构的检测结果在国外并不被普遍认可。”戴先生指出。
山东从事服装出口生意的解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商检部门的查验分为两种:一种是标识查验,主要针对服装的洗标,看是否属于madeinChina。这种查验不需要商检工作人员下厂核验,只要寄送纸面文书即可,但也需要3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并且企业还要承担与之相关的费用。
另外一种是针对质量把控的下厂查验,学问更多,时间上也无法掌握。解先生直言:“出口产品五花八门,商检人员也并不了解客户究竟注重哪方面的质量,而且也未必懂行。”以服装为例,解先生解释说,很多欧美客商要求出货前必须经过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项目很多,费用也不低,比如产品的pH值、色牢度等。这种检测非常严谨,比商检部门的要求严格,也比后者更专业,关键是符合客户的标准。
让解先生最介意的是,商检法检环节对于出货时间的延误这个“老大难”问题。服装产品从客户下单到工厂出货有着严格的时间要求,这是出口竞争力的硬指标。如果时间上达不到要求,供应商是可能出局的。因此,接单时,出口企业一般不会给自己留太宽松的余地,尤其在目前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出口时间更要以分钟为单位来计算。解先生无奈地指出:“商检法检环节在此过程中确实有点‘忙中添乱’。”
不止是解先生,多位受访企业负责人都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商检法检环节的拖延,企业不止一次出现过货物延期交付的情况,造成了不少损失。企业普遍呼吁:商检法检应提高效率,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认知度。
企业呼声
赵先生在上海一家食品出口企业工作,对于商检法检的检验标准至今觉得迷糊。2009年,当地商检部门曾来厂进行了一次卫生检疫,得出的结论居然是用水不合格。赵先生对此难以理解:“大家都用上海的水,如果有问题,其他上海企业的产品不是都有问题了吗?”
解先生表示,虽然对商检部门检测的标准不甚了解,但据他判断,商检内部应该会有相关的规定界定具体核查环节。“很可能这些标准并未与时俱进,于是辅助检查费、货物待检仓储费等各种各样的费用就由此层出不穷了。”解先生猜测说。
2008年年底质检部门推出的要求增加针织产品的法定商检目录,服装纺织类共新增品种达317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增加的目录一旦实施,每年将增加出口企业多达几十万元的费用。消息一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反对之声高涨,使得这项规定搁浅至今。
江苏一家国有企业负责人对记者直言:“有关的商检技术规范,与进口国的标准不衔接,与其他国家难以互相承认对方的认证(检验)结果。因此,商检部门出具的合格证明几乎对进口方没有效力,导致很多出口企业认为商检法检完全属于‘费力不讨好’的环节。”
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商检体系关注的都是进口而非出口。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出口商检的合格率一直高达99.5%以上。
鉴于此,所有被访企业人士均发出了相同的呼声:是否可以考虑进一步简化商检程序或者减少出口商检目录,真正便利企业的出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