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已有82岁高龄,但是一些与针织行业有关的回忆仍然记忆犹新。针织是我长期扎根的领域,因此我对这个行业有着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感情。
最初踏入针织行业的门槛,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当时我还很年轻,国家没有针织专业。我是学纺织的,半路出家进了针织行业,一干就是一辈子。从生产技术人员到工程师,这个行业的发展记录着我们这一辈人的成长轨迹。
针织虽然属于织布类,却是有特殊性的纺织品。在整个纺织行业里占有很大比重。如今,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采用针织面料制作,这说明针织品有其不可替代的特别优势。
针织行业虽然是后起之秀,却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很大贡献。从家纺到服饰再到内衣,针织产品的更新换代印证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国内针织企业的针织类设备功能比较单一,有很多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需要生产技术员来想办法解决。前些年走访国内一些针织产业集群地,看到现在的进口设备功能都很强大,不禁令我感慨万分。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浙江义乌。那里拥有上万台袜子织机等设备,除了面向世界做出口的订单,也出现了一批原创的自主品牌。这些年,针织产品的质量提高了,设计和创新也不断提高。我认为,针织类产品的设计比其他纺织产品与国际接轨更快一些,在产值、创汇、出口数量上就更不用说了,绝对是纺织品里的佼佼者。
近年来,市场上对与皮肤密切接触的针织类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加工技术也随之提高。过去,针织品在纺织大类中并不太受重视,因为小产品居多而被定位于小行业。然而,由于这个小行业与市场的关系非常密切,针织产品知识对消费者来说却普及很快。
天然纤维的大范围使用,是针织行业近年来的突破。彩棉和竹纤维,是在针织品中最先使用的,也展示了这些天然纤维与针织结合的优势。我们国家在天然纤维针织品方面,有很成熟的经验,并在国际上形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作为原料产地,针织品在中国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针织产品的更新、创新速度较快,出口和加工都有很好的前景。近几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沿海一带的针织产业集群正在慢慢转向内地,并解决了很多内地工人的就业问题。我们总是说扩大内需,针织业就为扩大内需作了很大贡献,因其单价低销量大,不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解决了很多地区的就业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针织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现在,我们国家的每一个针织产业集群都很完善,像上海、天津、山东、广东和浙江等地发展潜力很大。这些产业集群,从重要原料的采集和纱线技术的发展,都足以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媲美,但我们缺的是针织产品的设计和创意新秀。
针织行业普遍存在中小企业偏多,设备和设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很多的国内针织设备还没有达到国际水平,中小企业使用这样的设备,就会影响高端针织产品的研发,也影响针织原创品牌的研发速度。只要国家更加重视纺织大类里面的针织行业,我们的针织产业和品牌会发展得更加快速。希望我这个“老针织”的心愿,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