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花公证检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个别企业缺乏质量意识,甚至想尽办法投机取巧,从而蒙骗检验人员,达到虚高质量的目的。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专业纤检机构把好棉花公证检验的质量关。
在线回潮率问题(涉嫌伪造条码)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同在线回潮率的条码在1分钟出现数次。依经验,6台88片剧齿机加工需4-5分钟才能出一个棉包,所以明显可以看出,这样就与厂家自身加工能力不符。
由于南方空气湿度大,加工出来的棉花,其回潮率不容易符合国家入储条件,于是加工单位便挖空心思改变在线回潮实测值。办法可谓多样:如用经过处理的、干燥的棉花覆盖在水份探测仪上,阻断仪器与皮棉的接触,从而使得条码标注的在线回潮率为经过处理的、干燥的棉花在线回潮率。还如,一包棉花使用多个条码的办法,当一包在线回潮率较低的皮棉经过磅秤时,除了打印本身的条码外,稍稍改变秤上的棉包质量就可以打印出新的条码,然后将新的条码用于后面没有测水份或测水份较高的成包棉包上,这样就出现了成包棉包重量不同,但在线回潮率相同的多个连号包,加快了速度,结果是把超水棉当合格棉包入库。再如,为防止纤检人员发现在线回潮率相同多包的现象,有的企业删除了电脑中的数据。但是,这同时也留下了包号缺失、使本来相连的包号出现断号的问题。
检查办法:可以进行开包现场测回潮率,同一回潮率的棉包如数据相差较大,可以扩大到当批次;如果数据还大,可以随机扩大检查批次。还可以通过重量来发现棉花伪造条码的问题,因为企业在伪造回潮率时,各包棉花的称重不是逐包过磅,重量偏差较大,棉包与条码标注的重量相差较大,这可以引起专业纤检人员的关注。
棉花品级虚高等级
一般的品级作假手段都是换样,当一包成包皮棉取出2个样时,有些不规范的厂家就把2个棉样都送检了,一个样品使用自身的条码,另一个的样品附入可能质量差一点的棉包条码,使得差的棉包有了好的样品。纤检部门只有加强现场监管,不定期抽调纤检部门的小样与厂家的备样,或检查与其相对应的棉包品级、马克隆值等指标进行对比,才能发现和纠正这一问题。
包装、棉包标注标识及“三丝”问题
成包皮棉的缝包线也检查到了一些问题,国家标准规定包布和缝包线必须是全棉的,但有的厂家或许是在购入原材料时辨别能力不强,或许是因为纯棉线强力不够而使用了混纺线。在棉包标注标识上,因检验结果没有出来,企业没有办法刷齐,刷包会有一定时间的滞后。如果在棉花行情好的情况下,不报检甚至是刷包不齐的棉花,就会流入市场或进入纺织企业。“三丝”问题是长期苦恼纺织企业和纤检机构的老问题,从收购环节看,用编织袋收购籽棉不扣除编织袋重量,而用布袋收购则要扣除重量。由于籽棉收购商用编织袋有更多利润,因而不顾明令禁止,仍然使用编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