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属于全世界农业产品的主要作物,也是最广泛生产的一种农作物。它在世界上80多个国家中种植,占用全世界25%的耕地,其经济价值仅次于谷物和大豆。棉花进出口世界100多个国家,全世界的棉花生产价值达300亿美元。
全世界约有1亿个家庭介入棉花的生产,约有3亿人从事棉花的储藏、运输、轧棉、包装等业务。与之同时,棉花业也让纤维和纺织机械不断翻新并创造出许许多多更新设备。
几千年前,棉花就为人类造福,直到今天,人类都离不开这一农产品。但今天由于金融危机,世界棉花的价格也经历了上下起伏。棉花的生产和需求在过去几十年中曾上升趋势。由于新技术不断诞生,棉花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950年,世界棉花产量从700万吨上升到4年前的2700万吨,2008年降至2300万吨。平均年增长约为2%。与之同时,棉花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大量增产,每公顷从600公斤跃上近800公斤的新台阶。传统棉花种类的开发、生物技术的改善、灌溉能力的提高以及农药的使用和合理施用化肥,棉花产量不断提高,而成本却日益降低。一份2007-2009年的调查显示,全世界的棉花生产成本都获得降低。但是,棉花的需求量却不断增加。每年平均以2%的频率上升。截止2007年,世界棉花总产量达到2600万吨。但是自从2000年后,真正增产的国家却只有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棉花的使用量却在降低,国际棉花价格也在一再走低。在上个世纪70、80、90年代,每磅棉花价格保持在70美分上下,但最近十年中,其价格却在50-60美分之间徘徊。 2007-2008年,棉花价格继续走低,因此许多国家开始削减产量。由于市场不景气,气候条件不好,预计2008-09年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及价格都会走低。专家预计,2009-2010年,世界棉花产量将保持在2300-2400万吨之间。在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的情况下,世界棉花价格可能回升。
2008-2009年,美国棉花产量低于1400万吨,中国、印度、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和土耳其的产量都有所降低,只有巴基斯坦有所上升,美国已连续三年降低产量。2009-2010年,中国和土耳其可能会降低产量。而美国和印度产量可能略有上升。但是得益于2010年世界经济回升,棉花的需求量也可能回升。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纺厂的棉花需求量可能增加,而一些较小的国家的棉花消耗量却可能降低。从世界棉花库存就能看出,棉花进口国的需求量在降低。而世界总库存量为650万吨,只有中国的棉花进口和库存保持稳定,达到150万吨。除此之外,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的进口也可能增加。而美国棉花出口可能进一步减至220万吨,降幅达23%。
实际上,自从2007-2008年以来,世界棉花市场一直受三大危机影响:消费价格危机(由于较高的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减少的棉花种植区域)、另一危机来自棉花期指机制;还有一危机则来自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世界消费品价格从在2003-2008上半年,全球性价格危机出现,大多数商品价格出现上升,2007年这一危机达到高峰。与之同时,原油价格从每桶29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33美元。能源价格的上升促发肥料价格上升。世界银行肥料价格指数每上升2个百分点,棉花价格就随之上升。实际上,能源价格的上升导致了所有农产品成本的上升。与之同时,主要农产品的库存减少,促发其价格波动。实际上,一些国家产生的需求是因为政府对生物燃料的补贴和强制性任务而产生的。
自从2007年,一些国家的政府推出刺激较高作物价格的做法,许多粮食作物价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高于过去。这使棉花生产成本高于大豆、玉米和小麦生产成本的20%。这是因为棉花生产对肥料的需求高于这些粮食作物,需要的农药也更多。结果,棉花的成本更易受原油和化肥价格波动的影响。由此,谷物与油料作物的价格和利润更高,因此更受农业公司青睐。许多农场因此放弃棉花作物而改种其他农作物。
除此之外,2008年年初世界出现棉花期指危机。洲际交易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世界棉花价格。例如,2008年3月,棉花期指一度上升为每磅90美分,同月又回落至70美分。这为大宗交易商带来巨大危机,一些商人因此倾家荡产。他们不得不退出棉花期货市场。此外,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在2007年开始深化。正当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之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产信贷、金融和消费危机。直到2010年,这一大危机才可望出现真正缓解。但是,正当前两危机尚未缓解,纺织品市场却受到来自消费者和棉花消费市场的影响。由此,由于纺织公司信用收紧,他们购买原材料的步伐也放缓下来。实际上许多年前,美国和欧洲一些棉纺厂商就开始减产和限产。只有中国和印度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纤维纺织生产国成为棉花消费的主力军。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信用收紧,许多棉花生产商融资越来越困难。因此,世界棉花生产行业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包括金融的、环保的和成本竞争以及人造纤维竞争领域等。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公顷单位棉花产量开始下降。1988年,世界每公顷棉花单产价格为1350美元,但2008年公顷单产却降为1130美元,下降达六分之一,严重的刺伤了棉农的积极性。
上个世纪80年代,生产和加工成本双双下降,许多生产商开始扩大再生产,但由于市场不景气,棉花生产潜藏着又一危机。不久,棉花市场价格开始走低。从而引发非洲、亚洲多个地区的棉花价格持续走低。
所谓的持续性生产体系、持续生产能力是指不能因为今天的生产削弱未来生产的能力。在过去40余年间,大量使用无机肥和杀虫剂,这给自然和可持续性生产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开发生态性的、社会性和经济性为一体化的作物生产体系。由于棉花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相对较多,人们不可避免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棉花作物上。澳大利亚为避免棉花生产给环境带来影响,率先开发出最佳农田管理实施体系。如今大多数棉花生产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
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驱使纺织服装所需棉花进一步增加,尤其是2005年1月在WTO贸易规则下,纺织产业历经整合,原材料迅速增长。全世界的棉纤维行业还以为棉纤维市场需求量至少会增加50万吨。但事与愿违,棉纤维相关的原材料价格却在化纤强有力的竞争下,价格陷入长期低迷的窘况,与上个世纪60年代相比,几乎徘徊不前。近年来,印度政府给棉花生产的年均补贴仅有4亿美元,巴基斯坦政府对棉花的补贴还不到800万美元。而欧盟、土耳其、墨西哥这些国家政府对本国的棉花补贴更是微乎其微。
世界棉纤维的消费只有在2007年才达到2600万吨的高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金融危机。研究发现,现今市场各种纤维的总量需求已经翻番,而棉花在世界纺织业中所占份额从79%降为40%。这是因为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大多补贴纺织品出口,而对棉花行业的补贴却只有1%。
棉花价格疲软的另一因素是,美元的疲软。世界棉花期货市场由于美元的疲软,2008-09年的期货价格下跌了16%。这一趋势严重影响了棉花价格的走势。由于这一因素,世界棉花期货市场分析人士预计,09-10年棉花期货价格将维持在每英镑44-61美分之间。
在这样的条件下,棉花的长期增长将是困难的,但同时棉纤维业又牵涉到许多领域,如消费、雇佣和市场。随着2010年世界经济景气度的回升和2011年的进一步提高,世界棉纤维业界确信,全世界的消费者都倾向于选择天然、可再生、舒适度的大趋势下,这样看来棉纤维的增长是勿容置疑的。另外,印度业界人士认为,本年度印度纺织厂棉花的消耗量将提高8.3%。而诸如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出口棉纱、服装的国家可能面临棉纤维短缺的局面,从而促使世界棉花价格不断走高。而现今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棉纤维的生产如何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创造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