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纺织网2月24日消息(首席记者 martin 记者 郭艳):近期以来,现货市场上棉花价格涨势迅猛,来自中国第一纺织网的监测数据表明,目前内地主流4级花成交在30000元附近,新疆棉3级价格维持32000元附近,高等级花相当短缺。此间消息显示,对于不少纺织服装厂来说,生产成本一路追高,提价却难上加难,处境越来越艰难,珠三角不少服装厂纷纷关闭或缩减生产规模。
据第一纺织网了解,目前,纺织服装生产成本继续攀升,国内328级棉现货春节后受美国棉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涨价加速,这几天重新站上3万元/吨的价格高位,比去年底上涨了10%~15%。随着成本的增加,连数千人规模的大中型服装厂都逐渐难以承受,一些小型服装厂压力就更大。
无锡天然纺织公司董事长朱国民此间在接受第一纺织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来,由于居高不下的棉花价格,大部分中小针织服装企业难以承受目前如此之高的原料成本,高棉花价格已无法向后道环节进行传递,从而造成订单数量锐减。再加上劳动力等其他成本的不断上升,已经使这些企业的竞争力急剧下降,在中低档纺织品中,与周边一些国家相比,已经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竞争劣势。即便不考虑现在棉花期货价格已经远远背离理性价位的因素,棉花现货价格即使下降至29000元/吨,中小企业还是无法接受如此之高的棉花价格。
另一方面,由于棉价疯涨,使原本可以购买一吨棉纱的资金,现在只能购买半吨棉纱,这就使资金周转效率明显下降,资金利润率已大幅度缩水。加之,中央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使中小企业的贷款更为困难,资金周转的难度不断加大,再加之今年招工困难等一系列因素,中小企业的经营难度不断上涨,企业扩张发展的意愿也已经明显消退,很多企业,转产、迁移的企业比例也明显上升,更有甚者已经停产,也有一些中小企业的负责人纷纷表示将退出针织服装行业。
朱国民向中国第一纺织网记者指出,强烈呼吁政府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希望政府尽快出台相应行之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压棉花价格,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中国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汪前进此前表示,暴涨的棉价对出口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是,部分已经签署订单的企业不得不履行涨价前的价格,由此造成订单亏损。另外,由于棉价的一日一价,企业在接单时往往面临困难选择,即只能以短单、小单为主,长单不敢接。这种形势迫使不少中小企业选择暂时减产或停止生产,还有可能促使一些做外单的工厂转型给国内品牌代工。
汪前进指出,作为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国内棉花95%用于纺纱,然后织布、印染,再加工成服装等,有着很长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如今,这一原材料的涨价压力不断向织布、印染、服装、家纺等下游产业传导。
汪前进认为,高棉价将加快纺织业两极分化的升级过程。由于骨干企业议价能力本身比较强,加上原料提前储备量大,此次棉价走高对此类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并不大,受影响最大的往往是那些行业内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这也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必经阶段,产业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流向高附加值的大企业。
汪前进说,服装成衣受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很大,完全凭企业自己消化肯定不行,需要由消费者、流通环节和企业共同分担。特别是面对棉花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零售价的提高主要是与经销商有关系,各渠道的销售商应该会缩减中间环节赚取的利润,由大家一起分摊成本压力,共同渡过这次的难关。对于后市棉花行情的研判,要着眼于棉花产业链的战略利益。棉花价格的大幅上涨如果不能向下游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传导,或生产要素成本的抬升导致纺织服装产品提价,而消费终端出现萎缩的话,对整个产业链来说都是不利的。
来自中国第一纺织网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纺织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推动行业增长的因素将有所减弱,其一,据统计,江浙、山东、广东等东部地区纺织企业用工成本较上年普遍提高了20-30%左右,但仍存在“招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其二,由于二次汇率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风险增加,秋交会显示,企业基本只做3个月内的短期订单,不敢接大单、长单。其三,棉花、化纤等主要纺织原料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纺织企业经营风险加大。2009/2010年度,棉价涨幅为40%多,棉纱上涨超过50%,坯布价格上涨15%-20%,而服装内销市场虽有普遍提价,但出口价格至今却未能明显提升。棉花上涨压力未能被终端市场完全消化,产业链价格传导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棉花价格的大幅波动将大大增加纺织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
汪前进指出,在全球性油价持续上涨引发的原材料涨价、运输成本和能源涨价的压力下,纺织行业受到的冲击是长期而残酷的,而向下游用户转移涨价的能力又极其有限,因此行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利润就像刀片一样薄。棉价持续上涨反映出一个实质问题,即纺织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成本时代。预计随之而来的是今后油、电、煤等价格还会的全面上涨,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而言,成本上涨已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只能尽早适应并消化这一改变,并需要继续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因为这一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汪前进也建议有关部门:
1、稳定新疆棉花生产,确保棉花安全。作为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新疆的棉花生产对国家棉花安全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为了增强新疆棉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在稳定棉花价格和实施良种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要尽快研究制定棉农利益保护机制,制定最低保护价政策。比如,参照目前已经建立的水稻、小麦的保护性收购政策,尽快出台棉花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以确保棉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当然,由于现阶段中国纺织行业已经步入产业调整期,完成本轮洗牌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短期内用棉量继续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新疆棉花生产的重心应尽快从单纯扩大种植规模向提高单产质量方向转变。希望国家今后在政策上不要搞“一刀切”,要更多地对新疆棉花发展好的地方或企业倾斜,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新疆棉花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2、在降低新疆棉花运输等成本负担的同时,要积极理顺新疆棉花产业链条中各环节的利益关系,真正让新疆棉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适应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质量好、数量大的优势。同时主动吸收国际市场销售经验,积极开拓棉花销售渠道。比如,长期困扰市场的新疆棉花生产、销售等数据一定要公开、透明,防止因黑箱操作,给市场以错误的导向。
3、解决新疆棉花问题必须跳出“棉花”,采取以工业解决农业、以鼓励消费解决棉花过剩的模式。比如,目前棉纺行业在税收政策方面存在着“高征低扣(即棉纺企业棉花进项税率为13%,产品销项税率为17%,4%的差额税费由企业成本负担”、赋税过重等现象,企业意见很大。因此,棉纺企业的高征低扣问题可考虑与棉花问题相挂钩一并解决。建议规定国内企业凡使用国产棉花按17%抵扣增值税(外棉则继续按13%抵扣增值税),其中的部分增值税用于返还给农民做为生产补贴,这样即可以提高国产棉花的竞争力,削弱外棉优势,也有利于降低棉织企业的成本负担,将其从不合理的“高征低扣”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最终推动棉花消费增长的目的。
4、加大产业转移,在新疆建设棉纺织基地。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区域之一,新疆棉占世界棉花产量的12%左右,占国内棉花产量的40%左右。控制棉花资源对棉纺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企业长期发展策略为着眼点,棉花产业必将极大带动新疆棉纺工业的发展。但据第一纺织网了解,目前新疆棉纱产量40余万吨,年耗棉量不足本地产量的1/6,高额运费使企业销售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新疆棉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众所周知,棉纱、棉布是新疆棉纺企业的主要产品,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主销的目标仍然是东部沿海省市。由于距离遥远,致使运输时间长、运费高的问题长期困扰企业。建议对新疆棉纱、棉布等初级制品出疆给予与新疆棉花出疆同等的运费补贴,这一方面符合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会加速推进新疆从商品棉基地向纺织工业基地的转变,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新疆棉销售出现的困局。
汪前进最后强调,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稳定中小企业的目的就是稳定行业大局。在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一些业者明确提出要“压小扶大”或“上大关小”的政策,好像只要是小企业就一定是落后的企业,凡此种种,都不利于中小纺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于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且不说诸如魏桥、雅戈尔等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一步步发展而来,仅中小纺企所涉及的35万家企业、1000万就业人员的规模,对于行业产生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中小企业是纺织行业之本”。如果我国纺织业的主要载体——中小企业出了问题,就会动摇“行业之本”。因此,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行业这个大局。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第一纺织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第一纺织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 021-33518485-617 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