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北京河南大厦,被称作农民工“司令”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接到了一家企业的抱怨电话:“你的人不愿在这做了。”
张全收顾不上接受采访,在电话里花了十多分钟劝说那家企业:“现在新一代农民工在家里想上网就上网,想骑摩托车就骑摩托车,整天吃了玩、玩了吃的,没干过活,让他们出苦力比谈恋爱失恋了都难过。”
新一代农民工的“脾气”也让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箭鹿集团党委书记、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年吃尽了“苦头”。
一脸苦笑的刘庆年诉苦:招工难,留住也难,现在人少了,完不成订单任务,质量也保证不了。
农民工变了!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农民工变得太快。用这句话形容刘庆年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一谈起新一代农民工,他便皱起了眉头,似乎他与这群年轻人的鸿沟难以逾越。
“现在和以前相比,就业机会和岗位都多了,农民工自身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多了,其中一部分不能承担大任。”刘庆年说。据他讲,轻纺行业,所谓“轻”而不轻,需要8小时不停地工作,“跑巡回、加夜班”,是比较辛苦的。
“他们愿意到第三产业工作,那里不需要技术,不要值夜班,这样会影响到职工队伍的稳定,不利于企业安排生产经营。”刘庆年说。
“现在80后、90后逐渐成为农民工和打工者的主力军,他们的问题是,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很多新一代的农民工可以扔掉活就立刻走人。”“很了解农民工”的张全收说。
张全收,全国人大代表,被河南团列为21名农民代表之一,他出身农民,也当过农民工,如今也做了老板。
2004年初,珠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张全收成立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也就是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他任董事长,但人们更愿意叫他农民工“司令”。
用工荒不荒?
刘庆年说,从2010年开始,尤其是2011年春节以后,各个行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尤其是他从事的服装纺织行业。
至于用工缺口,刘庆年说,他的服装分厂的缺口大,现在的缺口达到了20%,尤其缺熟练的缝纫工。
在过去的两年里,刘庆年管理的公司通过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想改变“招工难”的问题,“甚至为职工安排了宿舍楼,车接车送,”但他坦言,“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与刘庆年用工荒形成反差的是,张全收的企业里目前还囤着2000多人等着就业,张全收说他们的企业从来不缺人,现在劳务派遣出去的人数多达18000人。
当记者问现在“用工荒不荒”时,张全收的回答听起来似乎很“辩证”:也荒,也不荒。
“用工荒是工资标准的问题。”他解释说,“不荒的理由是中国不缺人,你给够了他们的工资,门都会被挤烂,一千不行给两千,两千不行给三千,看看能不能招上来,我说肯定有人找上门来。”
而对于刘庆年来说,他下一步有两点打算:一是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其次是继续提高工资待遇,搞好福利,用感情和待遇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