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协会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将小幅增长,预计增幅接近10%,达到564万公顷。这是中国棉花协会在对内地12个省以及新疆自治区的2453户棉农的种植意向调查中得出的数据。
中国棉花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全国的植棉面积预计为7700万亩,同比下降1%;全国棉花总产量达到665万吨,同比下降2.1%。
回顾2010年全年的棉花市场形势,虽然在天气的影响下,棉花单产并不高,但由于价格上涨,棉农的收益都不错。
2010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扶摇直上”,其涨幅远高于其他农产品。在长江流域,棉花价格最高达到了14元/公斤;在黄河流域,棉花价格则最高达到了15元/公斤左右,新疆的棉花价格也接近15元/公斤的水平。
然而,2011年最终的棉花种植面积还有一些变数,主要是2010年11月以来的棉价波动导致不少棉农的观望徘徊情绪加重,想等待今年开春的价格再做最后决定。
去年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北方地区,不少棉区在棉花结铃吐絮的关键时期遭受了洪涝、阴雨寡照等恶劣天气,导致棉花产量下降,个别棉农甚至绝收,损失惨重。因此,对于今年的棉花种植,不少棉农都表示,如果今年开春的棉花价格低于12元/公斤,将不种棉花,直接改种大蒜、辣椒等经济作物。
主要产棉区生产形势
“近几年来,我省得棉花面积大幅萎缩。1992年为1872万亩,去年仅为700万亩,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代表、虞城县木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认为,河南要大力发展棉花生产,实现棉花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升值,带动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
王健指出,河南省的棉纺产能正在逐年增长,全省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达到950家左右,棉纺织企业760家左右,棉纱产量居全国第3位。“棉花缺口加大,纺织原料吃紧,使得河南的纺织企业需要从新疆、甘肃采购或国外大量进口,增加了经营成本。”
“应将扩大棉花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建立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行籽棉最低收购保护价。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力度,减少棉花病虫害,减少植棉用工,开展好技物结合服务。”他建议。
2010年12月10日,在山东省棉花生产形势研讨会上,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培泉要求山东的植棉面积必须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以确保种棉大省的地位。
“要通过品种和技术的提高来提高棉花单产。面积增加有难度,产量增加有潜力,如果都能达到高产创建地块的产量,以现有面积,产量就能翻番,因此产量增加的潜力巨大。”王培泉提出,要积极组织好高产创建活动,通过高产创建平台把技术组装配套运用到生产上,建立机械化摘拾棉花试点,推广适合机械化的品种和技术,逐步实现棉花收获的机械化。
据了解,2010年山东省棉花面积为1149.6万亩,亩产62.49公斤,总产71.84万吨,单产和总产比去年减产幅度分别为18.5%和2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则在2011年发布的《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到2015年新疆棉花产量要达到300万吨,到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到350万吨。
新疆发展棉花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1亿多亩耕地中,棉花种植面积就可达2400多万亩。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新疆棉花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提升农业机械化进程,新疆将在25个县市建立50万亩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同时巩固提升棉花产业。以建设阿克苏市、石河子市纺织工业基地为轴心,着重规划建设喀什地区至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棉花产业带和天山北坡棉花产业带。
今年全球植棉面积将上升
中国棉花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在高价位的拉动下,2011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将上升,不过新年度棉花生产还将受天气影响,这将为未来棉花市场增添更多不确定性。倘若棉价“硬着陆”,将重压甚至淘汰一批纺织企业,棉价软着陆则需要资源供应量足够,以及合适的货币政策环境等因素的配合。
在美国,随着近期棉花期货价格的持续上涨,2011年棉农的种植积极性高企将无疑。美国全国棉花协会公布了最新一期棉花种植意向调查,预估全美将达到1250万英亩的种植面积,比上年度增加14%。其中,陆地棉将达到1230万英亩,提高14%;长绒棉25.1万英亩,大幅提升23%。
在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植棉面积的增长工作。“要重点挖掘西北内陆棉区生产潜力,力争明年棉花种植面积恢复到8000万亩。”2010年12月23日,在农业部召开的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指出。
据了解,在供需矛盾加剧的情况下,2010年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对进口棉的需求大为增加。
有关资料显示,为了满足纺企不断增长的棉花原料需求,2010年国家有关部门累计发放进口配额360万吨。截至2010年底,国内实际进口棉花284万吨,同比增长86%。而在此期间,全球棉花价格的走势是大幅上涨,全年平均进口价格达到1993美元/吨,同比去年上涨43.9%。
棉花“保护价”应出台
部分棉农对记者表示,虽然2010年种棉的经济效益较好,但2011年还是不想过多的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列出的有三大理由:政府补贴少、种棉成本高、棉价不稳定。
植棉补贴对稳定棉花种植面积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国家对棉花生产实施了良种补贴,对棉农的减本增效、稳定棉花种植发挥了一些作用。然而,真正计算下来,棉农得到的实惠很少,大头却被连年大幅上涨的棉种价格套去了。不少棉农认为,国家应该加强对种子生产的监管和价格的调控,并改进补贴方式。
众所周知,在目前国家现行的惠农政策中,常规性的经济作物得到的补贴较少。由于棉花在传统上一直被归类为经济作物,因此其享受到的国家优惠政策较少。然而,随着中国农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经济作物不再是收益较高的群体。
从2010年起,江苏省更明确取消了包括棉花在内的经济作物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使得棉花与粮食相比获得的补贴项目更少。
与此同时,农资价格涨幅过大已成为令许多棉农头疼的问题。在此影响下,棉农的平均植棉成本要上涨10%到50%不等。尤其是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棉花价格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种棉的积极性。
在棉花大省湖北,“卖棉难”在许多地方都有出现,其中随州、黄梅以及天门等地的棉农减收在50%左右。不少负面因素交织产生影响,导致这些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一再减少。
“棉花的收购价格忽高忽低,对涉棉各方均无好处,尤其是让棉农无所适从。”专家指出,棉花价格的跌宕起伏,既加大了市场的风险,又对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且对棉农、用棉单位、收购加工流通企业都没好处。
这位专家表示,如果国家能像支持粮食生产一样来支持棉花生产,出台“棉花收购保护价”政策,则对棉花产业的整体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具体作法可以是先出台一个棉花收购最低价预案,确定告知棉农来年的棉花基本价位。等到新棉上市时,再根据当年棉花生产投入成本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制定棉花收购价格执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