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深股市今天全天表现弱势。两市指数均高开低走,上证综指收盘微涨,深证成指下跌,显示市场结构悄然发生变化。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2909.14点,上涨0.08%,沪市成交1236亿元;深证成指报12643.73点,下跌0.62%,深市成交950.6亿元。
市场点评:
地产股今天整体表现强于大盘。金地集团上涨2.28%,招商地产上涨1.96%,万科A和保利地产涨幅也都超过1%。北京城建和莱茵置业大涨超过7%。
银行股大多飘红,券商股则以下跌居多。工商银行上涨1.88%,招商银行上涨1.04%,广发证券下跌2.57%,太平洋下跌2.02%。
核电股反弹。中核科技收盘上涨5.30%,沃尔核材上涨4.16%,东方锆业上涨3.66%,东方电气和中国一重等涨幅超过1%。
医药板块跌幅较大。西南药业下跌9.63%,迪康药业和钱江生化跌幅超过6%,新和成和浙江医药下跌超过5%。
太阳能和风电板块跌势较重。拓日新能、川投能源、南玻A和天威保变跌幅超过4%,湘电股份和金风科技跌幅超过3%。
黄金股表现活跃。荣华实业上涨5.30%,山东黄金和恒邦股份涨幅超过3%,中金黄金和辰州矿业涨幅在2%以上。
综合评论:
沪深股市今天总体的特征是缩量振荡,并开始显现出弱势。虽然上证综指表现还不错,但市场中下跌的个股已开始增加,而且跌幅也较日前有所扩大。只不过这些下跌的品种主要是概念股和中小盘股,所以对上证综指影响不大,但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跌势都比较明显。
日本核危机的缓解并没有对市场的大趋势产生变化,因为一个不确定性减弱了,另外两个不确定性增加了,即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和牵动着石油价格的利比亚局势。
毫无疑问,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是中国央行继续释放的紧缩信号。2月份信贷管制卓有成效,3月份公开市场也已经顺利恢复资金回笼功能,唯一还未出现明显效果的是CPI数据,而CPI下行是调控的最终目标,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让紧缩放松的预期再次紧了一下。
1月份和2月份的M1增速已经回落至15%以下,如果能够继续回落,通胀压力将有所减轻。按照历史来看,10%以下紧缩政策转向的概率较大,同时股市的资金面也会得到改善。
目前市场或许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的煎熬,不过指数的跌幅可能十分有限,因为现在银行等大盘蓝筹股估值优势明显,紧缩政策是抑制它们估值反弹的主要因素,但其业绩表现仍然出色。在业绩增长和估值优势的支撑下,这些品种具备一定的防御性,也为指数封住了下行空间。而概念股的调整压力和空间要大于大盘蓝筹股。
总的来看,紧缩政策和外围局势不确定性会抑制市场进一步反弹的空间,但大盘蓝筹股具备防御优势。目前如果要积极防御,大盘蓝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市场重新走强,需要等待紧缩政策明确放松的信号。M1同比增速是个非常值得参考的指标,即如果跌破10%,市场资金面和政策面的安全性就将逐渐抬高。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