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棉振荡回落拖累,郑棉昨日低开后大幅重挫,盘中最大跌幅一度达2000元/吨以上。这在郑棉市场中并不多见,此种走势与开盘之初市场盛传棉花将免税进口难脱干系。笔者认为,此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在国家控制通胀预期压力较大、难度增加且棉市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这的确是政府极有可能采取的措施之一,但其真实性尚需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朗。此外,从下游消费来看,棉价持续的强势运行态势亦难言乐观。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又适逢纺织行业的传统旺季,但绝大多数纺织企业却深陷重重困境,表现为原料价格高企、产品销售不畅、用工短缺、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以及企业资金压力较重等一系列方面,进而致使棉纺行业的下游消费疲软,郑棉面临沉重的下行压力。
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纱线滞销,纺企开工不足
年初以来,皮棉价格延续之前的涨势。截至3月25日,代表内地328级棉花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较年初上涨了2876元/吨,涨幅达10.34%。由于皮棉价格高企且波动频繁,下游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加剧,大部分纺织企业的原料采购和接单都以小批量、短单为主,甚至有些企业停工观望。与此同时,2月上旬以来,纱线特别是纯棉纱的销售持续疲软,企业产品库存快速增加,经营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市场对棉纱的后期行情普遍较为悲观。有纱厂负责人表示,纯棉纱价格较高导致下游需求减少,各纱厂积压的产品库存需要消化,即便接下来市场进入旺季,销售情况也难有大幅好转。
下游企业不仅面临原料成本上涨且波动频繁的困境,而且用工成本大幅增加与“用工难”并存。据了解,下游企业的缺工率普遍在20%—30%,并且有高达50%以上的工人处于“临时”状态,随时可能离开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开工率。相对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缺工率较为明显,开机率仅仅为往年的65%—80%。价格波动频繁、用工短缺、开工不足等成为影响下游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致使纺织产品出口受阻
去年6月以来,代表内地七大区域市场棉花现货成交均价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提高了70.23%,进口棉报价更是提高了156%,而且包括用工费用在内的其他运营成本也出现了显著增加,致使产品成本大幅增加。据了解,受主要原材料及运营成本上涨的影响,国内近3/4的纺织企业调高了产品的出口价格,并且有两成多的纺织企业计划实行新一轮的价格调整,而这直接导致国内纺织企业出口订单急剧下降。目前,中小企业所拿到的国外订单仅仅是往年的三成左右,尽管大型企业的资金相对充裕,品牌效应显著,抗风险能力稍强,但国外订单也较往年减少了30%。笔者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民币升值将是大概率事件,这对于外向型纺织企业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美联储也可能启动退出刺激政策,这对美国经济和消费的恢复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美国对纺织品服装等终端消费品的进口。此外,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也将纷至沓来,无疑将对纺织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将减少纺织原料的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