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国经济出现"滞胀"风险较大
* 控物价同时,需防宏观调控对通胀"超调"
* 二季度会有1-2次加息,准备金率上调空间有限
* 人民币汇率全年料升值3%-5%
面对经济减速及通胀高企难题,中国宏观政策将如何应对?中国银行最新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出现"滞胀"的风险较大,宏观调控既要防止政策调控不到位,又要防止政策"超调"。
该行周三发布的二季度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回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2%左右,明显低于去年同期,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9%左右.宏观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需谨防对通胀的"超调",调控政策应向"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转换。
报告并预期,今年二季度政策主基调不会改变,更加强调"防波动".二季度会有1-2次加息,不排除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可能,但空间已经有限;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均可能提速,人民币汇率全年升值3%-5%。
"如果紧缩性货币政策收得太快、太紧,很可能伤及实体经济,导致经济’硬着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甄峰称。
他表示,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过程中,应坚持小幅渐进原则,防止为控制物价,多种政策多管齐下,导致对通胀的"超调",加大经济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报告认为,本轮通胀不能单靠货币政策,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等政策,还需通过减税、人民币升值、改善管理和促进技术进步等扩大改善供给。
自去年以来,中国央行已先後三次加息,并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0%的历史高位。
**"三驾马车"料同时减速**
中行报告预计,受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减速的影响,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但仍能保持在9%以上,二季度增长9.5%左右;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6%,出口增长20%、进口增长33%,同比增速均出现下滑。
报告并指出,目前影响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价格,此外,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中东北非政治局势动荡影响也不容忽视。
报告认为,今年全球粮食生产将逊于往年,预计国际粮价保持高位,并通过进口、心理预期和金融等渠道影响国内粮价,进而对国内食品和物价总水平产生影响,如果因农产品价格高涨推高消费价格,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紧,短期放松可能性不是很大。
"农产品问题,坦率的说真说不好,今年全球气候老天爷都不太帮忙,而中国只有18亿亩耕地,如果要保障粮食产量,则大豆棉花等要满足需求可能会大幅进口,...这样又可能会带来输入性通胀等问题。"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
此外,1,000万套保障房如果不能克服资金筹措、土地供应等问题,也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