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昨日发布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为顺差139.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为我国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出现逆差主要是2月我国外贸罕见地出现了73亿美元的逆差。这是时隔11个月,中国外贸再次出现单月逆差,也是近7年来单月逆差最大值。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2月出现逆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进口价格的持续提升,在2月份进口价格上升了16%左右。但在出口方面,春节两个星期的假期也成为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
据海关统计,1—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巨额逆差的2月,包括服装、纺织品、家具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额与1月相比都出现2—3倍的下降。以鞋类产品出口为例,2月出口产品总值为19.6亿美元,前两个月该类产品出口总值却高达60.7亿美元。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则表示,一季度,尤其是2月份中国出口的明显放缓与民工荒有很大关系。“我们去下面调研发现今年的民工荒尤其严重,很多工厂出了农历正月才开工,也就是整个2月都基本没有开工。而往年基本上过了农历正月十五就复工了。”
纺织品是我国重要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江辉昨日表示,“我们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企业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局面将是常态,纺织服装行业低成本生产、出口高速增长的模式将改变。与此同时,随着周边国家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成本竞争优势下降的挑战。”
因此,国内部分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对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姚坚表示,商务部也注意到,除了广东省以外,几个沿海地区的省市在2月份的出口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下降,这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部分行业出口或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我国进口值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4000亿 美 元 ,比 去 年 四 季 度 增 加5.1%。进口的强劲增长,导致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继2003年和2004年一季度之后再次出现贸易逆差。3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环比较2月份大幅增长51.4%,其中出口环比增长57.3%,进口环比增长46%。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始终保持增长,且进口均价普遍出现明显回升。据海关统计,铁矿砂进口1.8亿吨,增加14.4%,进口均价为每吨156.5美元,上涨59.5%;大豆1096万吨,减少0.7%,进口均价为每吨573.9美元,上涨25.7%。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记者表示,进口商品价格上扬、进口下降幅度低于出口,是造成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江辉表示,除了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和用工荒问题外,目前棉花价格疯涨,带动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不排除行业未来出口出现下滑。而国际消费市场依旧不振,出口价格难以大幅提高,企业不得不谨慎接单。
中国出口将维持平稳增长
高善文认为,贸易逆差是不会持续的,中国全年将仍保持贸易顺差,但顺差额将比去年有20%—30%的下降,全年贸易顺差额预计为1400亿—1500亿美元左右。“中国的出口在3月会逐步恢复,而4月就应完全回到正常状态。”
霍建国表示,逆差对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有积极作用,但稳定出口在当前阶段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同样重要。“出口应该保持在15%—20%增速,”扩大进口的同时要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姚坚则预判说“从全年看,中国的出口还是会维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增长。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中国产品的品牌和声誉,进一步增加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样一个出口转型的定位,体现了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出口结构的调整。”姚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