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北京建设“时尚之都”,有一个年份是必须记住的,就是2004年。在200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共同发表了建设服装产业时尚之都纲要并整理树立了把北京打造成时尚之都的目标。作为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的会长,我参与了纲要出台前期所有调研工作以及纲要起草过程和最后的发布,我深深体会到这个目标的确立对于北京有多么重要。无论是从文化、历史和市场的优势来说,还是从会展业、传媒、人才、信息等一系列优势来看,北京已经有着非常好的基础条件,但是把北京建设成时尚之都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
作为服装协会,我们现在被一种使命感推动,就是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完成和推进这样的历史过程。我们协会也把这样的理念传递给广大的会员,广大的产业界。现在为建设时尚之都而努力、贡献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建设北京成为世界时尚之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梦想,而且是一个可望可即的目标。
其次,建造时尚之都有两个重点。那就是作为时尚之都必须是品牌之都,第二必须是设计之都。没有本土品牌和本土设计,只是说在北京能买到世界各地时尚的品牌,这样就不能叫做时尚之都。就像你刚才提到的巴黎一样,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自主原创的品牌集群”已经成为时尚之都的简称。另外,设计之都,一定要有自己的设计大师群体在这里创业、成长和发展,这样才能支撑起整个时尚产业。这两点是时尚之都内涵所需要的,也就是我们协会工作的重点。其实我们这些年已经在围绕这两个重点开展工作,比如在品牌的培育方面,我们通过开展品牌经理人的培训,还有设计师的培训,以及品牌的市场推广、品牌的宣传、品牌企业的交流等等方面,帮助企业品牌成长,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梯队式的品牌集群。
还有就是设计师,设计师是时尚之都的一个灵魂,巴黎和米兰都有非常出名的设计师。我们的设计师刚刚成长,需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成长、壮大,能够撑起中国设计、中国品牌这样的历史使命。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说举办设计师的沙龙,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还有举办设计师的培训班,另外我们还在设想怎么为设计师的作品走向市场来搭建桥梁,布设道路。从目前来看,包括中国,也包括北京的设计师们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因为他们没有资金,没有实力,只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和创意,那么怎么能够帮助他们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这也是我们协会工作的一个重点。品牌的发展和设计师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两方面都撑起来,产业的发展才能有非常好的基础。
北京的品牌,我们自己跟自己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中国开始讲时装、讲品牌也就十几年的时间,而巴黎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进步还是很快的,但是相对于世界时尚之都的标准来说,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从北京的品牌来说,规模还不够,我们并不单纯追求规模,但没有一定量是构不成影响力的,所以我们有些品牌还是属于一种区域性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无论是在销售和营销策略方面,还是在市场推广方面,北京的本土品牌都应该向一些成功的大牌学习,寻找自身的不足。
还有一点是品牌的原创性。那天我参加诺丁山的发布会,有一位庞总说要做高端的零售业,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根本不行,他能有这样的认识就很不容易。其实北京和其它品牌相比,还是更注重文化,更注重品位。因为本身在京城,人们的理念和价值观就比较看重文化。但是怎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这种时尚流行更好地结合可能还需要探索。只是把传统的东西拿出来肯定是不行的,纯现代的东西又体现不出你的特色来,而两者的结合绝不是简单地在衣服上边绣条龙或者加个扣袢,一定要融进去。比如意大利也讲究传统,但意大利的城市对原来历史上的东西保留得是既好又时尚,它把这两点融合得特别好,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不仅是品牌企业的事,还体现出设计师的功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从设计师的情况来讲,目前设计师的作品能够真正形成一个品牌,或者是能够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还是很少的。实际上设计师能做一个工作室,维持一般的生存就很不容易。因为我们的设计师还非常年轻,所以他们更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包括政府、协会、媒介和商家,都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空间。像在北京举办的CHIC上,我很高兴看到有一个设计师的展区。我们也曾经想过商场里面能不能有一个设计师走廊,可以要求他有一定的销售额等,但这对设计师来说是很难的,银行也不会给他们贷款,在这些方面政府和行业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要让他们不光为了生存而创造,而是为了创作而创造。我们也了解到,当一些设计师为一些品牌服务时,因为品牌就是看市场的,如果说不符合品牌的市场定位,设计师的设计也不会被认可。所以,只有给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现个性,发挥自我的空间,才能使我们服装的设计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