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时,农村人到城里打工;农忙时,城里人忙着到农村赚钱。”这样的情景也许只有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商品棉生产基地才能看到。
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素有“白银王国”之称,其棉花产量目前已经占到了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左右。因为棉花产量之大,而新疆地区劳动力资源匮乏,所以每到棉花丰收季节,一批来自河南、安徽等全国人口大省的“拾花工”,便像候鸟一样向新疆产棉区开始大规模的迁移。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趋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步向城市转移,广大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季节性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2010年,由于全国普遍出现了“用工荒”,全国各地来新疆采摘棉花的农民工也急剧减少。由此,采摘棉花的费用不断上涨,部分棉区的采棉工费用每公斤超过了3元。
为降低棉花成产成本,缓解棉花采摘期间“用工荒”的现状,2011年1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召开,民进新疆区委会经论证提出了“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建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对新疆机械化采摘棉花的全面推广。河南省棉花协会相关专家指出,新疆地区机械化采棉是大势所趋,但是要分清利弊,不断提高机械化采摘的技术水平,尽量避免采棉机对新疆优质长绒棉所造成的绒长、含杂、品级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
遭遇用工荒 拾花者白银王国里淘“重金”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其棉花产量非常可观,尤其是近年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疆地区的棉花产量也大幅增加。但是,由于目前棉田机械化采摘的耕种面积还非常有限,再加上目前全国很多地区普遍出现了‘用工荒’。所以,这两年来新疆各个产棉区‘拾花工’紧缺的问题越来越棘手。特别是北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克苏地区等这些新疆重要的产棉区,每到棉花丰收季节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用工荒’。”2月24日上午,记者致电河南省河南省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办公室,谈及我省对新疆地区劳动力输出的现状,该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介绍说。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趋加快,农民工打工潮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愈演愈烈。就我省而言,农民工输出主要方向是南方沿海城市和北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每年秋季也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劳务输出现象,这就是按照国家“中西对接”的劳务输出模式,向新疆国家最大的商品棉产区输入大量的劳动力。2007年河南籍农民工赴新疆摘棉2个月,带回劳务收入6亿多元;2008年新疆产棉区30万劳动力大军中有10万是咱们河南老乡,其中河南安阳的滑县已经成为了农民工劳务输出大县,同时也创造出自己的劳动输出品牌。但是,近两年来,随着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就业渠道的日趋多元化,我省部分地区农忙时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所以主动向新疆棉区采棉的农民工越来越少,劳务输出的数量也有所降低。“尤其是2010年,我省对新疆地区的劳务输出数量明显减少。但是,去年新疆地区棉花采摘的劳务费却相当可观,由以前的单价每公斤1元左右的采摘价格最高可增加到3块多。像咱们河南的拾花工高香芝在新疆兵团一师八团棉产区的日采摘量在200公斤左右,两个月赚了一万五千多元。还有在农二师采摘棉花的河南人张红英,2个月采摘棉花8200多公斤,收入也超过一万元。可以说,这些农民工去新疆采棉花和捡钱差不多。”该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2010年去新疆采摘棉花的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满载而归。
与河南省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的情况相吻合,记者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局官方网站调查的统计数据了解到:2010年新疆农一师棉花种植面积为163万亩,计划招收疆外拾花工4万人,但实际只招收了2600人。最后,农一师只得从南疆地区招收部分少数民族拾花工来解决燃眉之急,棉花采摘价格也随之上涨。而农六师到2010年十月中旬实际到位的拾花工为2.71万人,为引进计划的68%;农七师拾花工实际到位2.84万人,仅为计划引进人数的47%。正是因为棉花丰收时期拾花工紧缺,拾花价格也一涨再涨,最高的每公斤甚至超过了3元。另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局统计,截止2010年11月30日,兵团棉花采摘工作全部结束,47.58万名兵团拾花工累计采摘籽棉近300万吨,兵团共计支付拾花费用22.19亿元,拾花工人均收入为4664元,较之2009年的人均2796元增加30%以上。
缓解用工荒 机械化采棉或将大面积推广
“随着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采棉工费用的提升,对棉花解决机械化收获是我们农机部门和广大农民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因此我们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动员和组织有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发引进各种棉花机械。”鉴于对新疆商品棉产区用工荒和采摘成本费用不断增加的现状分析,2010年10月15日,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召开的“2010年自治区棉花机械化收获技术现场会”上,自治区农机局局长巴拉提•阿斯木提出了上述问题,号召新疆自治区农机部积极主动研发棉花生产机械。
据统计,作为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区和国家优质棉、长绒棉生产基地,2009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已达2750万亩,产量高达290多万吨,其中棉花单产、总产、商品棉出口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已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首位。但是,机采棉面积占新疆棉花总种植面积的比重十分小,2009年机械化收获面积150多万亩,仅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1/18。正是由于新疆地区机采棉种植面积偏少,才导致了近两年来拾花工紧缺,棉花采摘困难,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等一系列问题的凸显。
鉴于此,2011年1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召开,民进新疆区委会经论证提出了“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建议为减少棉花采摘期因“拾花工”紧缺造成摘棉花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区委会建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对新疆机械化采摘棉花的全面推广。此外,委员们还建议,要将采棉机补贴额度进一步提高到40万元以上;出台棉花机械采收作业补贴,利用2-3年的作业补贴政策推广棉花全程机械化工程,建议每亩补贴50元;建议由国家投入,在新疆南北疆建立3-4条标准化的机采棉加工线,提高加工水平。制定清花轧花加工工艺、籽棉皮棉收购销售政策标准等,与现有的机采棉及加工相配套;宣传推广现在已成熟的模式,并且还要进一步研究标准化、更适合机械采收的棉种及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除此之外,考虑污染问题,应增加地膜质量和作业补贴等,建议残膜回收作业补贴每亩15元。
专家:机械化虽大势所趋 但要分清利弊
“就目前而言,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棉产区,新疆棉花产业整体机械化水平上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考虑新疆棉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近两年来用工荒现状的日趋激烈化,棉花采摘成本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棉花价格不断攀升,这对我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产生了剧烈的影响。所以,结合新疆棉区生产现状,在不断提高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机采棉种植面积,棉花采摘积极推广机械化,这是缓解新疆棉花产区拾花工紧缺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棉产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4日下午,河南省棉花行业协会张副会长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棉花生产机械化是新疆商品棉生产基地的总体发展趋势,但是也要认清形势,分清利害关系,才能进一步促进新疆棉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据张副会长介绍,作为我国唯一的长绒棉种植基地,新疆棉花色泽好、纤维强度高、品质优良等特性是享誉国际,深受国内外纺织业众多企业的青睐,并且就目前而言,新疆地区已经形成了优质陆地棉、彩色棉、长绒棉、中长绒棉等多品种共同生产发展的新格局。然而,机械化采棉的大面积推广必然会整体上降低棉花含杂、等级、绒长,以及成熟度等方面原有的优势,而且机采棉对棉花的种植有特殊要求,机器在采摘的过程中也会对棉花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势必对新疆地区棉花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机器和人毕竟还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机械化大规模推广使用之前,我们要综合多方面考虑,针对现存的这些问题对机械化技术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尽量减少对新疆棉花生产的不利影响,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张副会长最后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