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央视节目曝光说所谓意大利品牌“卡尔丹顿”其实是纯国产品牌,并使用了“空壳洋品牌”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个拥有10余年历史的国内高端男装品牌。此事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发已经一个多月,记者看到的现象是并没有哪一个工商机构去取缔这个品牌,原因是卡尔丹顿所有注册程序都是合法的,这证明了卡尔丹顿全国570多家店铺和品牌运用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第二个现象是从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栏目中,我们看到了卡尔丹顿最新的广告宣传片––“卡尔丹顿:中国的,世界的!”
在记者看来,国内类似卡尔丹顿这样在国外注册商标、在国内生产加工的品牌屡见不鲜,因此也就产生了水平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局面。有的品牌大肆炒作出“来自欧美”等感觉,以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迎合国内一部分消费者追求奢华的心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则是为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先铺垫好,像卡尔丹顿,它是一个典型的先做国内市场、再迈向国际的高端品牌,能在意大利和其他欧美国家先注册,可以看出该企业有着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中国一直鼓励民族品牌自主创新,迈向国际,但这不仅仅是由品牌、企业独自承担的,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商场等各个部门打造和谐的环境。要想去引导消费者更爱国货而不是盲目崇洋媚外,不是仅仅提出一些口号、动动嘴皮子就行的。当你再去逛各大商场,发现最好的楼层、最好的档口依然被国外服装品牌占据而丝毫看不到自主品牌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品牌创新从何谈起?当一个个正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品牌出现时,却遭遇“空壳洋品牌”、“虚假品牌”张冠李戴的尴尬时,自主品牌的国际化道路又在何方?
除了鼓励消费者重视国货、营造好的商业氛围之外,更需要对像卡尔丹顿这样的本土品牌精心呵护,否则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个卡尔丹顿,更可能是:威可多、萨巴蒂尼、沙驰、奥德成、雅格狮丹等等。
中国本土品牌的国际化之路还很漫长,企业家们大都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与LV、GUCCI这样的百年世界品牌相比,我们的品牌都还很年轻。是扼杀在摇篮里,还是耐住性子去培育,这已经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相关领域和部门应当担起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