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东京北部近日发生5.9级地震,再一次刺激了日本首都圈原本脆弱的神经。日本关西商业重镇大阪的工商界公开表态,力促政府分散风险,迁都大阪。
北京大学日本战后史专家王新生教授:有种说法是,东海地区,也就是东京附近,每60年有一次大地震。1923年关东大地震已经过去80多年了,大家觉得打地震可能越来越近。当然,这次东北地震海啸和核电的事故出现以后,有人提出建立副都,防备东京突然瘫痪之后可以发挥国家行政职能的都市。当然,都市选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没有共识。
日本“首都圈”集中了日本人口4000万人,占了日本总人口的1/4到1/3。在东京地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地价飞涨、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迁都论”,新址方案竟有10个之多。
大阪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一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奈良和京都的门户,从德川幕府时代起,大阪就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二战后,东京在经济、文化上的中心地位也远远超过了大阪。但大阪对此一直不服气,不断寻找机会取代东京做首都。
北京大学教授王新生说,从迁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来看,由于日本是地方自治的国家,迁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天皇所在的转移,会对国民心理和民族意识产生影响。
王新生:首都所在地肯定是文化中心、政治中心,这两个中心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但日本是地方自制的国家,迁都对地方行政影响不是太大。另外,(迁都)对政治版图影响也不是太大,那套政治制度比较成熟,是三权分立制度。我考虑的问题是,从名义上讲,天皇应该是国家元首,如果首都,天皇是不是也得跟着一块儿迁过去?天皇对日本国民心理和民族意识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王新生说,日本各地的国会议员基于各自既得利益的考虑,要达成迁都的共识会非常困难,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下,大阪能不能把握这次机会,仍旧留有很大悬念。
不少大阪民众对迁都计划将信将疑。消息人士指出,大阪不会立即完全代替东京成为首都,而且其总建设费预计高达五兆日元,国家财力明显不足,可能引起民众反对。而在王新生看来,迁都可以扩大内需,对日本来说利大于弊,但是要在政策上充分考虑,来达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王新生:从凯恩斯理论讲,这可以刺激经济发展,直接推动内需增长。在日本也有这种说法,一旦迁都,对国民经济会有推动。钱从哪里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提高税收,提高国债发行量,或借外债等。从经济发展角度讲,它是利大于弊的。至少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讲,一旦经济恢复增长,可以增加税收,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会形成良性循环。最关键的是怎么启动良性循环,恐怕在政策上还有很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