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自主奢侈品品牌的问题,在这个春天终于开始讨论起来了。以前也有过这样的声音,只是,批判或者不自信的声音太强大,强大到少数想成为中国奢侈品品牌领军者的企业家成了痴人说梦的代表,或者充其量是作作秀而已。今年,批判的声音依然强大。毕竟,嘲笑奢侈品比羡慕奢侈品来得更容易一些,但无论怎样,现在,关于奢侈品的正面思考变得多了起来。
这种思考主要来自于两个阵营,专家和企业家们。专家们依然在上,而他们台上的案例还是那几个国际奢侈品巨头的故事。有时,研究奢侈品的专家,尤其是中国的专家,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国际奢侈品大牌的虔诚信徒。似乎,如果不这样,就无法理解什么是奢侈品。企业家们依然在台下,他们显然不是来听故事的,他们要一个做本土奢侈品品牌的理由和信心。于是,企业家们开始挑起和专家们的对话,显然,对话不是在一个语境下的,有点鸡同鸭讲的意思。于是,有少数企业家自告奋勇跑到台上来,开始讲解自己品牌的奢侈品之路,整个舞台成了奢侈品大牌和中国本土品牌植入广告的竞技场,而此时的观者们特别容易变得没有立场,一会儿听这个人讲是对的,一会那个人说时也有道理,好不容易,我还是在这些热闹的互不搭界的对话中找到了他们无法融合的关键。
奢侈观!
爱慕总裁张荣明首先能够想到与他有关的奢侈品是他的那辆奥迪车,而我北大奢侈品班同学认为的奢侈品,包括但不限于那件价格不匪的限量版的名牌包,我们漂亮的法国老师言必谈她经常住的那家超五星级的连锁酒店,Ne·Tiger董事长张志峰的奢侈品是皮草、中国刺绣、中国丝绸、中国茶道以及中国文化。奢侈品到底是什么?不同奢侈观下所呈现的产品不同,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左的两类人群。我的一个女朋友曾经向我抱怨:他的老公喜欢喝普洱,喜欢玩古董,可以送给她很贵的翡翠手镯,但是却不愿为她买那只让她垂涎欲滴的限量版的名牌包包,他的老公不是不爱她,也不是没有钱,只是他的老公觉得一只手袋卖得那么贵,简直是不值得。
几乎所有的营销专家都会用似懂非懂的经济学理论告诉你:人们购买奢侈品的需求是零。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奢侈观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中国服装企业家们一直纠结的问题,这也是相当多的人们认为中国还没有迎来自主奢侈品品牌时代的主要原因。而曾经服务于Christian Lacroix及Louis Vuitton的时尚顾问让-雅各·毕卡(Jean-Jacques Picart)说话非常坦率:“创造品牌需求,就像人们创造性需求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让消费者爱上我们的品牌。”从这里你不难看出,国际奢侈品大牌消费者们的奢侈观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来自于这些巨头们所做的一系列的洗脑工作。更有说明力度的是:
我前些日子见到女友和她的老公,女友一手挽着老公,另一手挎着那个她梦寐以求的手袋。女友老公向我解释道:“是我老婆教会了我认识这些手袋,并由衷地喜欢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