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日落扶桑 丝绸大战

发表时间:2011年05月14日    作者:俞天任

  在中日产业竞争的历史中,有件事中国人很少提起,而日本则有很多人研究,特别是现在又重新成为了研究的热门。这就是中日之间从19世纪后期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所进行的丝绸大战。

  产业革命首先需要的就是资金,因为购买设备、原料、技术都需要资金。如果无法对外掠夺的话,这些资金就只能从出口而来。历史上,所有国家在进行产业革命之前,毫无例外地都选中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纺织品作为主要的出口商品。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在没有经过产业革命的国家,纺织品是它们唯一熟悉的制成品。

  近代被迫开放的中国和日本都想进行产业革命,两国最先青睐的也都是纺织品。

  但实际上中日两国都缺少国际市场所需要的优质棉,日本更是根本就不产棉花,其棉纺织业所需要的原料全是从国外进口的。据说因为日本人在美国南部买棉花买得太狠,以致现在美国南部的方言中叫棉花不叫“cotton”,而就叫“men”,这是从日语“棉”的发音来的。

  这样一来日本在棉纺织业实际上一直是赤字,除了解决一些国内就业之外,在为产业革命积累资金上没有什么作用。

  日本在二战前的出口商品中,有一些重工业、机械工业制成品,甚至还有诸如巡洋舰之类的大型重工业制成品,但所占比重极小。日本战前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军事工业,而不是出口创汇。到上世纪40年代为止,其出口创汇最主要的商品是生丝,1930年日本的生丝出口量占到出口贸易总额的30%。

  而生丝和丝绸本身是中国的特产。当时的中国虽然出产棉花,但因为不产优质棉,所以主要的出口商品也是丝绸。

  这样中国和日本在丝绸上必然要有正面碰撞。日本的丝绸能够和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丝绸抗衡吗?从质量上,当时的日本货比不了中国货,而且中日之间也还没有爆发全面战争,日本人也无法使用武力来破坏中国的工厂设施,所以,看起来日本的丝绸是毫无胜算的。

  但事实是,到1930年,中国的丝绸出口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国通向外面世界的通路就以“丝绸之路”来命名。中国丝绸誉满天下绝不是中国人廉价的自我陶醉,而是公认的事实。

  当时国际市场上的生丝主要是这样几种:意大利丝、华南丝、华中丝、东洋丝和印度丝。华南丝是指广东一带出产的生丝,华中丝是指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出产的生丝,东洋丝和印度丝则分别为日本和印度所生产。一般来说生丝以华中丝最好,东洋丝次之,华南丝又次之,印度丝最次。

  华中丝的优点首先在于颜色纯白,富有光泽,而东洋丝则是灰白色的,光泽也不如华中丝,华南丝则为淡黄色,而印度丝根本就是黄的。

  价格上以1918年纽约市场上生丝价格为例:意大利丝每公斤4.18美元,华中丝每公斤4.12美元,东洋丝每公斤3.66美元,华南丝每公斤3.18美元。

  在中日两国进入国际生丝市场之前,国际市场上最大的生丝生产国是印度。实际上有种说法就是桑蚕原产于印度。在中日两国打开国门之前,印度产生丝和丝绸统治了国际市场,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中日两国进入国际丝绸市场以后的19世纪70年代,印度的这个份额下降到了0.5%,以后就不再认为其是丝绸的生产大国了,剩下来的竞争只是在中日之间进行。

  1873年到1877年间,日本的丝绸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为11%,中国的市场份额是54%,而到了1929年,日本在世界丝绸市场所占份额上升到了67%,而中国下降到了22%,换言之,中国丝绸业全面败给了日本丝绸业。

  称这场竞争为“丝绸大战”毫不过分。应该说无论在丝绸的人文历史上、生丝的质量和品牌号召力上,中国丝绸都胜过了日本丝绸,中日两国在缫丝厂和丝织厂的机械水平上也一样,比如上海的宝昌丝厂和日本的富冈制丝场的总工程师都是同一个法国人保尔·布鲁纳(Paul Brunat)。

  而且根据日本人的研究,当时中国丝绸企业的盈利大大高于日本同行。中国丝绸商品出口价格比日本人高出20%,而中国的蚕茧收购价只为日本的80%。

  但中国丝绸就是败给了日本丝绸,原因何在?首要原因是中国丝绸国际市场定位错误。在中日两国开始向国际市场出口丝绸的时候,中国丝绸的主要市场在欧洲,那时的欧洲市场比美国市场大,比如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年丝绸消费量是3500吨,美国是1900吨,所以中国丝绸占领了欧洲市场,价廉质次的日本生丝只能出口美国。

  但是接下来就是美国经济的高速腾飞所带来的消费爆发式增长。到了1925年,法国的年丝绸消费量增长到了3700吨,美国则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38300吨,增长了17倍。没有能够占领美国市场的中国丝绸走下坡路就是正常的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没有一个发达的国内丝绸消费市场。说来奇怪,丝绸之乡的中国丝绸却被当做一种高档衣料而庶民无法问津。根据能够收集到的资料推算,当时的中国平均每34人才拥有一套丝绸服装,而同期的日本是每4.5人就拥有一套丝绸服装,美国则是每个女性都拥有一套丝绸服装,如果折算成丝袜的话,相当于50双。

  而一个没有国内市场作为缓冲、纯粹依靠外销的产业在受到意外冲击时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在遇到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丝绸业没有任何可供自保的手段,以至于到了30年代几乎退出了世界丝绸市场。

  这就是一个在技术、品质和工艺上均居领先地位而最后却在竞争中全面失败的典型事例。日本人反复研究这个事例并不是在怀古,也并非想证明“我们先前阔”,而是他们感到那个时代又回来了,中日两国产业又开始了一次竞争,这次竞争的面更广,而且日本处在了很不利的位置,和18世纪末时的中国非常相像:拥有技术和质量,但市场定位错误,而且没有有力的政治指导力量。

稿件来源:中国经营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丝绸行业2024年1-6月份经济运行分析[2024-09-10] 
·丝绸行业2024年1-5月份经济运行分析[2024-08-09] 
·丝绸行业2024年1-4月份经济运行分析[2024-07-09] 
·市场一布难求,宋锦缘何成爆款?[2024-06-27] 
·丝绸行业2024年1-3月份经济运行分析[2024-06-07] 
·一季度延续温和回暖势头,丝绸业抢抓新风口[2024-05-30] 
相关出处  
·最艰难在下半年——纺服业:所谓成本推动涨价,不如说是市场拉动[2011-04-23] 
·东部纺织加工制造业争相“逃离” 中西部上演招商大战[2011-04-23] 
·[广交会快报]出口退税恐调 出口纺企成本利润双担忧[2011-04-23] 
·日本产业大转移:中国内地被战略性排斥在外[2011-04-18] 
·差距如此之大——解读卡尔丹顿身披中国服装品牌的“国际化”之惑[2011-03-30] 
·李宁转型之困 品牌已退无可退[2011-03-28]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