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两天正强烈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生物产业气息。6月19日,为期三天的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深圳落幕。大会提出,未来30年我国发展生物质纤维及生化产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两个替代、一个改性”。本届大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等17家相关的协会、学会,以及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等各大部委的支持。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负责举办了生物质纤维和生化原料论坛,着重对中国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进行探讨。该30年路线图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牵头,共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20余家单位参与编著,目前已经初具雏形。30年路线图注重先导性与可行性,将有助于我国抢占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产业的技术制高点,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30年路线图强调,国内发展生物质纤维及生化产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两个替代、一个改性”——对化石原料资源替代,对化工加工工艺路线替代,以及生化方法改性,实现生化差别化发展。根据初步规划,到2020年纺织化纤行业使用生物质纤维实现原料替代5%,2030年达到10%,2040年将达到20%,届时纺织原料格局将更加多元化,资源瓶颈将得到有效缓解;在过程替代方面,2020年行业平均水平将达到5%,2030年实现17%,2040年增长至24%,生产过程将更加清洁、高效。同时,采用传统方法实现纺织化纤产品差别化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生化技术将为产品差别化带来新的突破。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论坛同时指出,由于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考虑到生化技术发展的特点及产业化的现实状况,“十二五”重点还是打好基础、作好引导。
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比重将达到15%左右;其中生物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万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4%,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而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2020年将突破2万亿元。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将有35%的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来源于生物制造。
作为大会展示交流的最重要平台,“生物产业专题展”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展商多达293家,展示了国家生物基地发展状况、扶持政策,以及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医疗器械等最新技术成果。大会参会、参展人数约13000人,共有8000人次参与论坛会议,参观展览达46000人次。展会汇集了500多项最新生物产业技术成果,现场签约22个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280多亿元。在此次专题展览上,山东华兴集团展出了壳聚糖纤维及其用于航天、医疗卫生、纺织等领域的相关产品,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率旗下单位联合参展,宜宾惠美线业有限公司则继续推广“圣桑”蚕蛹蛋白纤维及产品。
自2007年起,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已在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所在地——石家庄、长沙、长春、济南成功举办四届。本届大会以“培育生物产业,发展绿色经济”为主题,举办了生物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专题论坛、科企对接及生物产业融资推荐、大型专题展览等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生物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家战略,进一步引导技术、资金等向生物产业集聚,促进生物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