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以来,羽绒服和羽绒制品出口出现高峰。据常熟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该地区已接受羽绒服装及其制品出口报检499批,共计977142件,货值2932.8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17%、116.27%和164.36%。经过对134批填充料羽绒进行抽样检测,发现不合格15批,不合格率为11.2%,主要是含绒量、蓬松度、耗氧指数不合格。
之所以有不合格产品出现,原因有四。一是企业成本增加。由于劳动力、原材料普遍涨价,羽绒价格也不例外。个别外贸公司为了降低成本,采购价廉质次的羽绒作填充料。二是进厂把关不严。今年该地区新增9家出口羽绒制品生产企业。由于他们质量意识淡薄,既不对供货方进行选择,又缺少原材料进厂把关手段,导致出货时抽样检测不合格。三是不了解技术法规。有些企业不了解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不了解羽绒必须符合进口国要求;对各国之间羽绒标准的差异把握不准。有的因为不懂英文,或没看清客户提供的标签,从而导致羽绒含量不合格。四是诚信缺失。极个别外贸公司或是国外客户为了取得高额利润,有意标高含绒量,或者将鸭绒改为鹅绒,存有欺诈行为。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企业,羽绒服装及其制品返修较难,又涉及微生物等卫生指标的情况,企业一定要加强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的学习,尤其羽绒的欧标、美标、日标、国标之间检测方法、标准要求差异极大。企业务必在熟悉出口国别、采用标准的前提下,再接受订单。经过羽绒检测合格后,再组织生产。同时,一定要增强产品质量意识,诚心守法经营意识,维护我国出口产品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