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进的动力在于千万中小企业,只有他们生存下来,中国经济才有真正的基础。如果由于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原因导致大量中小企业非正常死亡,那也就违背了调控的初衷。现在已到了由政府出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时候了……
最近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今年以来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钱袋子捂得越来越紧,市场开始感受到资金紧张的压力。
近期陆续从浙江、广东传出中小企业集中倒闭的消息,这种危机引起了高层的高度重视。5 月下旬,中国银监会低调在浙江展开调研,考察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和区域金融生态。6 月7 日,鼓励性文件《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 以下简称“银十条”) 正式出台。在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久旱”的中小企业终于盼来了“甘霖”。
在“银十条”的十条措施中,关于小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等特殊政策被业内人士称为最“给力”的两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建教授与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建军一致认为,“银十条”将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杨建特别指出,通过“银十条”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发出了积极货币政策的信号。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 万元( 含) 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的规定,将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此外,“银十条”鼓励商业银行先行先试,并对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的商业银行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譬如:对连续两年实现小企业贷款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且风险管控良好的商业银行,积极支持其增设分支机构;对于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支持其在机构规划内筹建多家专营机构网点;鼓励商业银行新设或改造部分分支行为专门从事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分支行或特色分支行。
资金链危情
就在“银十条”颁布前不久,由于缺乏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素有“中国民营经济风向标”之称的浙江中小企业已普遍陷入“资金链危情”。温州市30 多万家中小企业中20%停工或半停工,就连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团3 家较大的地方企业也接连宣布破产或倒闭,从而加剧了市场对
中小企大规模倒闭的担忧和恐慌。实际上,在温州,大概有三成左右的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困难,企业甚至表示,现在的情况比2008 年还要更加严峻。如果2008 年是“霜降”,那么现在已经到“大寒”了。
邵俊涛是上海一家小型民营电气加工企业的负责人,目前他的企业只有26 名工人。作为一名中小企业主,银行提出的30 年率借贷成本让他百感交集。邵俊涛表示:现在电气加工行业的毛利也就只有30% 左右,即便是可以贷款,减去利息,企业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因此他对贷款并没有太大的一个意愿。而在上海,与邵俊涛面临同样难题的中小企业远不止一两家。由于企业固定资产不多,很难从正常的质押借贷渠道获得银行的贷款。即便能贷款,较高的借贷成本也让这些体量和盈利程度比较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资金链的紧张,甚至有不少企业打算收缩规模。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检测协调局于日前发布的《2011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更直接地强化了市场对于融资困境的判断:“资金环境总体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
为抑制CPI、抑制通胀、抑制房贷,同时鉴于“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央行已经连续4 次加息、10 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频繁出台,对银行存贷比及资本充足率给予了严厉的监管。在此基础上,各大商业银行银根紧缩,不断收缩信贷规模,加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银行发展的根本,“嫌贫爱富”的逐利属性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额度越来越少。由于在融资中屡屡碰壁,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再次增大。
民间借贷 引鸩止渴
一旦银行不发放贷款,企业只能利用民间借贷与高利贷来“解渴”,却常常因为不堪高昂的利息,导致盈利下挫,甚至被逼破产。而由此所引发的金融诈骗以及高利贷案件也频频发生,譬如沈阳法院金融审判庭2011 年年审金融诈骗案增加了两倍多。原本民间融资机构利率虽高但省时省事:一是民间借贷手续简便;二是民间借贷资金随需随借;三是民间借贷条件相对较低;四是资金使用效率较高;五是民间借贷节省筹资费用。由于银行不放贷,民间借贷正向着追求高利而罔顾法律的危险方向发展,而即使如此,求资无门的中小企业老板也只能找民间借高利贷,这一现实对中小企业主来说实属无奈。
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长期以来居高不下,正规的银行贷款从手续费到担保费等全部办下来估计要达到总借贷资金的13%~15%; 而如果从民间借贷则达到40%~60%,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再加上当前传统行业所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升、薪资上涨等“三座大山”,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滚雪球般的利息就像最后一根稻草一般,让艰难生存的中小企业企业几近窒息。
另一方面,求助于民间高息借贷的主体大都为无法从银行等正规渠道贷款、却急需资金的企业和个人。他们的资信相对较差,缺少抵押品,是被银行排除在外的群体。中小企业大量借入高利贷资金维系正常的现金流转,即便面临增长困境也不会主动放弃,而倘若正规经营,企业根本还不起这个钱——按照6% 的月息,以单利来计算,年利率甚至达到72%,试问有几家正规做实业的企业能还得起?
居上灯饰店曾是广东中山古镇上一家知名的灯饰企业,然而几个月前,它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居上灯饰店建店十年,年销售额曾超过5000 万元。这样一家明星企业为何落到如此境地?中山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坦言,居上灯饰在发展中遇到了资金难题,但因为没有厂房这样的固定资产,银行拒绝贷款,被迫外借高利贷,最终因无法承受高额利息而倒闭。
类似的感受对在佛山南海区大沥镇经营铝材加工已经20 多年的梁冠球来说也很相似。梁冠球连连感叹生存的艰难,“现在从原材料价格、厂房租金到工人工资几乎所有的成本都在上涨,而由于竞争激烈,生产出来的产品在销售价格方面却又难以消化因成本上升带来的经营困境,融资方面的问题很让人头痛。”梁冠球说,由于一无房产二无土地,所谓的资产就是一点加工设备,因此像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银行贷款的资格,唯一的出路只有找担保公司。目前在佛山,很多担保公司都在自己放贷,其利率一般最少的月息也在5%~6%,如果急于用钱的话,月息10 个点都很常见。
而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银根收紧导致的资金“断流”现象已经显现。“如果银行继续这样紧缩下去,没有政府扶持政策,今年下半年全国40% 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倒闭。温州的中小企业在承受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涨薪潮、用工荒、节能减排等压力后,许多企业的利润率已经降低到历史最低点。
过去,有业内人士透露,温州中小企业的年投资回报率有8%~10% 左右,现在已经下滑到1%~3%,稍微有些风吹草动,民营企业就会亏损,亏损短期内还能承受,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受不了,可能就会倒闭。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死亡,在银行等正规融资渠道难以“解渴”的情况之下,中小企业被迫将目光投向民间借贷。
今年前五个月,随着货币政策进入了新一轮紧缩周期,目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今年前6 个月全国CPI 同比上涨均超过5%。居民存款利息长期跑不赢物价上涨率,在此背景下,居民银行存款大举搬家也拉开了序幕。央行数据显示,4 月份,储户存款猛然减少4678 亿元,环比少增1.4778 万亿元。
毫无疑问,这部分资金中有一部分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风潮再起。在民间借贷市场上,以中小企业为主,所借的钱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民间借贷手续简单、方便等特点,成为许多中小企业首选的目标。目前在中小企业较多的苏浙和广东地区,有的甚至出现10% 的高额月息,民间借贷在沿海许多地区已经占据借贷市场的半边天。
不仅如此,随着银根紧缩,民间借贷市场火爆场面也向内陆转移。在石家庄,今年民间借贷发展特别火,像各种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金融中介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都在做这方面的业务,新公司成批涌现,数量跟去年比至少增长了三倍以上。一些中小企业反映,银根收紧后,企业从银行申请贷款时,审批、放款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对于还差几天就可获得大笔订单的企业来说,借助民间借贷能解燃眉之急,支付高额的利息融资还是值得的。“此前贷款找银行,现在想都别想了,存款准备金这么高,银行还找我们拉储呢,公司资金周转缺钱,还是找民间借贷来得容易。”一位企业老总如是说。
放贷也有旱涝不均
从另一方面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一直不够积极也事出有因。小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在财务制度上也不够健全,透明度不高,造成银行放贷风险高、管理难,小企业单位成本的风险控制费用相对较高,且贷款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手续繁,收益有限。同时,受今年中央金融调控,缩紧银根的政策影响,导致银行放贷能力下降,在贷款额一千万与几十万的审批流程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银行出于操作成本方面考虑,信贷资源更多倾向于投向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
商业银行当然有自己的苦衷,从全世界来看,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都很高。在中国,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就更高了。有一个笑话:说银行家就是晴天的时候借给你雨伞,雨天就把雨伞收回来的人。本来经济已经有向下走的风险,既然现在都讲中小企业有破产潮,那么作为商业银行,为了自己的盈利和风险控制,怎么还敢知难而上,给企业增加贷款?
自今年每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对房贷市场的严格控制以来,各家银行的贷款额度普遍不足,而信贷门槛却在不断调高,对申请贷款人的资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商业银行普遍开始收紧信贷,除了部分大银行能正常发放贷款之外,很多银行都“无款可放”,个别银行在最紧张的时候,甚至暂停对公业务及个人按揭贷款。谨慎放贷,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的共识。与此同时,贷款的审批程序也更为严格。即使一些企业能够获得贷款,在数量上也难以满足需求,而且银行放贷的时间也比以前长出不少。
在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都大幅高于大型企业的前提下,另一个现实却是体制内的企业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在信贷等金融方面享受着间接配给、隐性担保等支持,他们不但更易获得贷款,而且在资金成本方面也占有优势。相反,体制外企业却面临的是低国民待遇,不但无人支持,反而有可能会受到打压。
提高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工具,压缩了银行的可贷资金,在利率被管制的情况下,银行很难大规模地提高对中小企业的利率,既然利差不足以覆盖风险,那么有限的资金就更倾向于国企、央企等体制内企业。今年上半年,一直以提高准备金率来进行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企、央企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旱涝不均现象。其实,中国金融市场的二元现象由来已久。只不过近期媒体对中小企业钱荒及民间借贷市场疯狂高利率的连篇累牍报道,提醒了人们这种旱涝不均的严重性。从上海到香港,中小企业过去20 年来一直推动着中国经济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大约60%。中国经济前进的动力还是在千万中小企业,只有
他们生存下来,中国经济才有真正的基础。如果由于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原因导致大量中小企业非正常死亡,那就违背了调控的初衷。现在正是到了由政府出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时候了,一方面,国家在遏制通胀的同时要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在财政、税收、金融服务上对中小企业理应有更多的扶持。
具体到此次出台的“ 银十条”,在一定程度正是政府逐渐放开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有益尝试。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空间和积极性。“银十条”的适时出台对于银行经营重心转向也尤为重要。届时,小企业贷款的门槛将会有所降低。流程和门槛正是目前很多需要贷款的企业面临的两大问题,若在这两个问题上有所改进,那么对小企业的贷款环境将有很大的改观。过去,一般个人消费贷款从审批到最
终发放的时间是四个工作日左右, 而企业贷款最少也需要1个月左右的审批时间。小企业贷款如果与个人贷款“一视同仁”,意味着企业获贷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资金使用效率也将大大提高。希望通过“银十条”的先行先试,中小企业的“等贷”也不会太长久。
“以前都是喊口号,这次则是有了比较明确的激励措施。”有专家表示,新规有望激励银行主动提高在小企业贷款上的支持力度,对缓解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问题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直接对中小企业提供最需要的支持,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比如现在正在尝试的中小企业组团联合发展,比如阿里巴巴和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阿里小贷”,都为符合条件的小企业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贷款可能通道。哪里有市场需求,哪里就有创新的土壤,这也正是中小企业所希望看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