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7036.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进口8293.7亿美元,增长27.6%。累计顺差449.3亿美元,收窄18.2%。
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016.9亿美元,增长18.5%。其中出口1619.8亿美元,增长17.9%,月度出口规模刷新了上月刚刚创下的1571.6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进口1397.1亿美元,增长19.3%。
主要观点
一、出口增速回落显示外需仍然疲弱
6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7.9%,基本符合预期,增速较5月份下降1.46个百分点,为连续第3个月下滑,但降幅较前期趋缓。上半年出口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受外部需求回落影响,这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景气度下降的态势相吻合。美国通胀的过快上行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在侵蚀消费者实际收入增长的同时挤压生产者利润空间,导致终端消费需求回落,生产扩张意愿下降,去库存启动。欧洲区域间经济增速不均,基本面复苏弱于美国,同样难以支撑原材料飙升,而债务危机反复又进一步削弱内需增长。日本地震造成部分产业链停滞,进一步冲击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6月份我国对美国、欧盟出口增长仍然缓慢,同比分别增长9.8%和11.4%,远低于整体水平,而对东南亚国家联盟出口同比增长18.1%,仍高于平均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我国对美国和日本出口同比增速分别较5月回升2.6和4.2个百分点;而对东盟和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增速较上月下滑,尤其是对巴西的出口同比增速较5月份回落41.7个百分点。
这与OECD领先指标的信息相印证。首先,在成熟国家方面:随着灾后重建的启动,6月份日本需求开始有所好转,而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链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美国制造业也出现复苏迹象。其次,在新兴国家方面:在原材料成本冲击和紧缩政策密集出台的共同作用下,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回落,但通胀回落却相对滞后,紧缩性调控的继续对需求形成抑制。
二、进口下滑凸显主动去库存进程仍在进行
6月进口同比增19.3%,低于预期,增速较前月大幅下滑9.18个百分点,为20个月来最低水平。进口环比下降3%,而往年6月进口金额倾向于季节性增长。经季节调整后,进口环比下降2.6%。进口逆季节性回落显示在原材料价格冲击和持续紧缩政策下,进口需求受到抑制。
从主要进口产品来看,6月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继续回落,显示主动去库存进程仍在进行。原油进口量下滑尤其显著,在6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回落的同时,原油进口量同比下滑11.5%,增速较5月大幅回落32.3个百分点。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未锻造的铝及铝材进口量同比分别减少14.7%和13.5%,但回落幅度趋缓。同期大豆进口量由5月的同比增长4.3%回落到6月的同比减少30.6%。
总体来看,上半年对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金额的涨幅远超进口量的涨幅,这一方面反应出商品价格的上涨对进口需求的抑制,另一方面量也体现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1-6月我国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42.5%;原油进口均价上涨33.2%;大豆进口均价上涨30.4%。6月份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上涨环比下跌,显示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但上升动能趋缓。
三、贸易顺差或将收窄
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双降,但进口增速降幅远大于出口,同时进口价格环比下跌、出口价格环比上涨,使当月贸易顺差意外扩大至222.7亿美元。上半年进口增速总体高于出口增速,且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累计贸易顺差缩窄18.2%。
展望下半年,一方面美国、欧盟经济增速放缓与债务危机交织,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日本灾后重建进程仍然滞缓;新型经济体通胀尚未见顶,紧缩性调控仍将持续,预计未来数月出口增速相对于去年仍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受保障房大规模开工建设、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刺激,6月份的进口增速大幅放缓可能只是偶然现象,持续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认为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将较去年收窄。
四、贸易结构出现改善迹象
加工贸易仍然是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但贸易结构出现改善趋势。我国贸易顺差上半年累计同比收窄18.2%,主要是由于一般贸易逆差累计同比扩大55.6%,而同期加工贸易顺差则累计同比扩大19.6%,达1642.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我国总体顺差的3.6倍。
从月度数据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持续高于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历史数据显示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而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则趋于上升,今年4月份以来一般贸易占比更持续高于加工贸易。这表明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迈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之加工贸易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向下游的传导滞涩,出口商利润受到挤压,以廉价劳动力为核心的价格竞争优势难以持续,我国出口贸易模式被动调整,贸易结构将趋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