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除了人工和材料成本上涨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是最大的。”深圳易模塑公司老板、湖南人奉继军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根本不敢接“长单”,“签合同时不会像以前一样签一年以上的,现在最多签三个月”。
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正式步入“6.3”时代,并以0.79%创下去年以来最大单周升幅。至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即期报价收于6.3895,创汇改以来新高。按2005年7月宣布汇改时的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计算,截至上周五,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26.77%。
在人民币“升升不息”的同时,中国众多外贸和加工企业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长沙的胡女士做服装出口生意许多年,一直是以美元结算。据她介绍,以前毛利有10%,今年能有3%就不错了。“单是人工的增加和人民币今年来升值3.5%,一下子就吞没了6个点左右的利润。”
据介绍,外贸企业订单一般周期要3个月左右,有时甚至更长,这期间如果汇率出现变化,损失是很严重的。以100万美元的订单为例,如果签合同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6,3个月后,汇率为1:6.4,差价0.2元人民币,而这样一笔订单,原来利润也不过三四十万人民币左右。因为汇率变化,利润几乎被腰斩。
“没有太多的办法。除了尽量接‘短单’外,还可以买保险,如果升值了,保险公司也会赔。”奉继军说,他们生产的模具主要出口海外,80%以上的业务是用美元结算的。
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的相关人士建议,进出口企业还可以加强对远期结售汇、择期交易等衍生品业务的关注。而在更高层面,则发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声音。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邢毓静指出,我国应抓住机遇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实际上,湖南作为跨境结算的试点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