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因为时尚行业的整体运作已经相当成熟,一个独立设计师想要成名,其典型道路不外是:参加时装大赛、用奖金开工作室、等时机成熟找赞助人支持走秀、被时装周无处不在的资深买手相中,最终把作品放进名号响当当的COLETTE、LELAIREUR或GALERIE LAFAYETTE售卖。相比之下,中国本土设计师商业化之路要坎坷许多:追求规模效益、歧视小作坊生产的相关部门与鲜有买手出现、自娱自乐型的国内时装周直接从源头和终点掐住了设计师出道的任督二脉。幸好,眼下的中国,有庞大成长中的时装消费群体、满腔热情的民间赞助机构和国人“泛时尚化”的新生活方式,为他们打开了大门。
“不务正业”带来的蝴蝶效应
“我对任何与时装相关的东西保持兴趣,与专业设计师合作周边项目令我受益匪浅。我不想让销售成为创作压力。”
近年来媒体认知度最高的本土男装设计师周翔宇(Xander Zhou),几年前还是荷兰Den Haag 服装学院一名“人缘颇好”的毕业生,却在回国后短短几年内建立了自己的SOHO设计工作室,作品叫好又叫座。他不但客串时装文化杂志主编、与成熟品牌跨领域合作、担当电影服装指导,还将自己的高级定制作品屡屡输出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收获大批忠诚的名流粉丝和明星客户。
“周围人都说我精力充沛,我对任何与时装相关的东西保持兴趣,与专业设计师合作周边项目令我受益匪浅。比如设计师新作品完成之后,通常会请‘设计师’帮忙整理、组合整个系列。但国内‘造型’方面一直很薄弱,也很难找出几个说得出名字的‘设计师’。所以无论是与杂志,还是其他商业合作上的‘设计师’身份都让我学到很多经验:在和那么多摄影师合作之后更清楚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新一季作品。有些人说我‘不务正业’,正是因为他们自己都还搞不清楚这些。”周翔宇自谦没有营销头脑,却对毫无参照物可循的本土设计师市场信心十足,“不是说我不担心销售,只是不想让它成为我创作的压力。我做设计师的初衷是因为我爱时装,违背了该原理就没有继续的意义了。我没有推广团队,目前也没有合适的人或公司可以替我做这个事情。”
但名人买账和媒体关注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让新锐设计师们感到了暖意。国内首位将艺术与时装跨界结合的设计师华娟形容这为一场“联谊”,其中,个人魅力、社交影响对设计师初期品牌推广作用甚大。华娟的艺术家好友兼客户曾为Ferragamo设计过作品,她自己也与莱卡相机、鞋履品牌ECCO跨界合作,“大家互相认识了,又介绍新的朋友进来。”
“多重身份”的中国式买手店
国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买手店。中国独立设计师缺少数据,没有一个档案库可供参考。此外他们的产量小,还不能形成大批量订制面料。
而要普通消费者接受本土独立设计师,还需实实在在商业零售平台的搭建。严格来说,国内并没真正意义上的买手店。无论背景深厚的“薄荷糯米葱”(B.N.C),还是新开分店到上海的“栋梁”,大都以寄卖为主。店主们大都怀抱“艺术赞助人”的情怀,在做生意的同时为独立设计师商业化穿针引线。
“我们经常组织设计师与顾客聚会,在一起交流创造灵感,这也是时装很重要的一部分。”洪晃开的“薄荷糯米葱”第一年就达到盈亏平衡,如今比赚钱更能引发她兴趣的,是如何解决设计师们的市场化短板,“中国独立设计师缺少数据。比如我这季做了15条裙子,两条脱销、其他卖不出去,为什么?别人什么东西卖得好?这些市场数据在国外很多,国内设计师却很难拿到。另外,设计师也缺少资料。比如我想弄点刺绣,中国有多少种刺绣方式?区别是什么?有样子吗?成本多少?等等。我们没有一个档案库供设计师参考。其三,是面料和辅料的选择。本土设计师产量小,还不能形成大批量订制面料。”为突破这种局限性,洪晃一边动用社会资源呼吁政府重视,一边设立了“ilook/bnc奖学金”、赞助优秀但经济困难的同学学习时装。
“栋梁”则利用自己的泛文艺圈影响力,在“大声展”上发起独立设计师与摄影师“时装×摄影”主题摄影展、带中国时装设计师前往波兰设计周,甚至在定价、整体风格上给设计师出谋划策。“我们可能还会提前半个月给设计师做一个市场情况汇报。特别是对于没有开店经验的设计师,我们要努力把消费者反响传达给他们,给设计指明一个更好的方向。”“栋梁”创始人之一南朗对媒体表示。
观望奢侈品电商
“我不排斥网络销售,这是当今时代下的新模式,但是选择什么样的网络平台很重要,如果只把它当成一个销售渠道,会使品牌看起来很没有‘立场’。”
借着买手色彩浓厚的国外奢侈品电商纷纷进驻中国的东风,独立设计们是否有机会在这里分一杯羹呢?
中国独立设计师生态突围
从亚洲第一买手Joyce Ma之女马美仪开设的“熟客网”,到《东西SHOPPER》主编兼出版人李佳凝新推出的“衣橱网”,都在页面美感和用户体验上颇为用心,也表示会开始搜寻优秀的内地独立设计师,但,用洪晃的话来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网络”,未必能立刻招徕到情投意合的设计师伙伴。
“我不排斥网络销售,这是当今时代下的新模式,也是时装历史上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但是选择什么样的网络平台合作很重要,如果只把它当成一个销售渠道,会使品牌看起来很没有‘立场’。所以,整个网店的‘硬件装修’、‘信誉’、‘人群’,就变得特别重要。品味是不是相投,就看这儿了。”周翔宇对本报记者坦言。实际上,大多数本土设计师对自己品牌的陈列空间都要求极高,如果还没站稳脚跟就在大众网络上败下阵来,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怕是难以挽回,这,恐怕是他们最忌惮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