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受内外环境的影响,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2011年中欧-华安锐智沙龙上,身兼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的吴晓灵称,2011年中国通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能降耗产业的经济政策,从整体上保证了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首先,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吴晓灵称,现在希腊、西班牙、意大利主权危机是长期财政危机积累的结果。2008年之前这种情况就存在但不严重,因而没有引起重视。民选政府的最大倾向是少收税多给钱,于是财政赤字的积累成为各国政府的一个通病。
她称,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双宽松政策把这个问题彻底暴露出来,但要解决它不很容易。现在欧元区前景取决于成员国在解决各自财政问题与加强欧元区财政统一问题的共识和行动,同时面临强化财政纪律与维护经济增长的难题。因此,欧盟和美国等需求减少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转型压力。
其次,中国内部环境的调整也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挑战,主要表现在:由于要落实“十二五”规划,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换,会使一些产业减速;房地产调控,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调整,会减少投资拉动的动力;政府投资能力受限,内需增长乏力,外资减少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
吴晓灵表示,要走出这样的困境,中国不能再走信贷扩张和财政扩张的双扩张道路,因为这样只会积累更多的矛盾。中国政府在债务问题上需要格外的谨慎,因为西方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有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它们的债务是清晰可测的。而我们国家还在建社会保障体系,很多欠账没有在表面上反映出来。此外,中国人口未富先老,未来会面临很多债务。
因此,从金融层面上来讲,中国政府应优化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着力点,促进经济发展平稳转型。第一,以控制通货膨胀和保就业为目标确定货币政策的取向。吴晓灵称,从目前通胀趋势和就业状况看,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定状态。未来几年中国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保持3%-5%的通胀率是必要的,货币条件不宜放松,货币条件过松就会引发恶性通胀。
第二,要搞活金融,深化改革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经济有序调整。这是中国下一阶段,无论货币政策还是金融政策都要着力的方面,不是量的扩张,而是要搞好现有货币资金和金融资产的盘活。她认为,中国不缺钱,但另一方面,搞生产的人又找不着钱,问题就出在没有把有钱人投资渠道和需要钱的人的筹资渠道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