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在“国博”展出引发一系列争议,不过,这并不影响它大把吸金
奢侈品消费在国外也是少数人的游戏。而中国特殊的国情使之“曲高和众”,让老外惊呼“中国人有钱”
有一个笑话:一位内地女孩到一个沿海城市的歌厅打工。那时还没有手机,长途电话也很贵,人们与远方的亲友联系通常是用电报。家乡的小姐妹打电报问她混得怎么样,这位女孩子为了省钱,回电只有六个字:“人傻、钱多、速来。”
不知道进入中国的国际大牌听没听过这个故事,不过,他们近几年的感受恐怕也差不多:炫富心理与贫富差距让中国人的消费观陷入一个怪圈,同时出现了一个无限延伸的市场。
对奢侈品的消费,欧美在上世纪中期就开始了,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欧美奢侈品消费下降了10%左右,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却逆市上扬了超过10%。
中国是其中的主角。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占全球份额的25%,目前已成为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并且还在不断飞速发展中。就连“第五大道”这样的网上卖折扣奢侈品的网站也办得红红火火。
第五大道的模式是什么呢?它没法和香奈儿和LV直接合作,只能是从国外找几十个买手,到香奈儿和LV的国外实体店进行规模化的采购,然后带回中国。
一些一线和二线的奢侈品公司对货源的控制稍微宽松点,第五大道可以从他们在海外的代理商或者中国代理商那里采购商品,但这些奢侈品公司也只愿意拿出少量的同季新品放到网上销售,大部分还是拿过季的产品来合作。这些产品以4到8折的价格在第五大道网站上销售。
第五大道的负责人孙亚菲说,“第五大道”已经实现了赢利,每个月有几百万元的销售额,众多投资公司纷至沓来。
就连一个网上卖折扣奢侈品的“第五大道”,也能让消费者趋之若鹜。“米兰站”和“第五大道”们,让那些国际奢侈品巨头们大吃一惊:你们这些代购商、二道贩子都发大财了,我若再不行动肯定要吃大亏。于是,奢侈品巨头们抢滩中国。奢侈品商们都“卯”上了中国这块新兴的大市场。
他们一方面来到离大陆最近的资本市场——香港来上市;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来到中国大陆开店——LV、GUCCI们早已将专卖店开到了宁波、长沙、沈阳这样的内陆二三线城市。
让这些奢侈品巨头们更为振奋的是6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的一句话:“中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这是大势所趋,各个部门对此有共识。”
此前商务部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内地市场的价格要比香港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另据国内媒体报道,财政部关税司已针对奢侈品综合税率调研两个多月,有望在今年国庆前出台奢侈品关税指导条例,具体措施包括:拉开关税税率层级;征税品牌具体化;取消某类产品如香水、化妆品税率等。
对于奢侈品的关税问题,国内多年来一直有争论,中国海关总署和中国商务部意见不一,前者希望维持高关税,后者认为高关税加剧了中国消费外流,不利于拉动内需。
不过,从业界了解到的普遍观点是,关税不一定能很快被降低,就算降低关税了,也很可能出台相关的奢侈品消费税保住税收。
据称,这次释放出来的降低关税的政策消息,主要是指化妆品的关税,因为化妆品的关税要远远高于箱包等其他奢侈品。“相比关税来说,更应该降低的是其他税收。”孙亚菲说。她指的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不过,政策的松动和厂家的垂青并不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将买到很便宜的奢侈品。
由于中国的税收问题,很多奢侈品公司在中国的利润比在欧美和香港要低很多,就算中国降低奢侈品的关税5%-10%,也只不过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部分利润差价而已。
“它们最多从5000元降低到4500元,不可能降低到3000元的‘白菜价’。”孙亚菲说,“像爱马仕、LV和香奈儿这三家顶级的奢侈品牌,根本不可能降价,相反可能会继续涨价。比如,香奈儿今年3月份在第五大道网站上卖27000元,到了5月份,34000才能买到。”
孙亚菲介绍,奢侈品每年要涨5%-20%是约定俗成的规矩。顶级厂商们的营销策略就是让奢侈品变成可以增值和保值的东西。比如爱马仕的Birkin包,目前消费者至少要等两年半,这是一种“饥饿营销”的手法。
对于中国消费者的追捧,大牌纷纷用涨价来回应。
继2010年7月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后,奢侈品品牌风向标法国奢侈品巨头:路易威登-轩尼诗集团,再次启动了新一轮调价。从3月1日起,国内所有LV专卖店上调了价格,Neverfull大号手袋从之前的5000多元涨到了6435元,中号手袋上涨到6100元,涨幅近1000元。Dior的经典款包今年涨幅5%左右,其它如手表、饰品等也有提价。而Celine的笑脸包Luggage也在今年初上涨了1000元。
尽管如此,这也丝毫不影响中国市场涌动的消费热情。世界奢侈品协会的调查显示,2010年,几乎所有在中国落地的奢侈品牌都获得了两位数增长,中国市场占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份额已达15%。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大牌正在通过转型自营门店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眼见如此,中国的投资者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出手,分享自家市场结出的硕果。
从最初的水土不服到如今的如鱼得水,洞悉中国式消费心理的奢侈品品牌正在创造一个个销售奇迹。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高达107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销售份额的四分之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从3月至今,包括Chanel、Dior、Burberry、LV、Celine、Loewe在内的奢侈品品牌掀起了新一轮涨价潮,涨价幅度为5-30%。这种涨价行为在奢侈品爱好者的心中产生了双重影响:“幸好我出手快,早知道要涨价就该多买几件。”
“买涨不买跌”,是一种很正常的消费心理,这也是他们进入中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