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以来,随着棉花生产形势逐渐明朗,国内电子盘市场持续下跌,现货价格也由涨转落,部分地区籽棉收购价格也有所回落,棉农惜售心理加重,棉花企业为防范风险谨慎收购,纺织企业订单不足,也多在观望之中。近期全国棉区天气晴好,采摘进度加快,但农工商各方仍处于观望僵持状态。国际棉花价格节前继续下跌,国庆长假期间出现反弹。
国庆节前(9月26日-30日),国内电子盘继续表现弱势,郑州棉花期货近期合约CF111月末结算价为19745元/吨,较前周下跌465元;电子撮合各合约全面跌至20000元/吨以下,MA1110合约平均价收于19916元/吨,累计下跌125元。与往年不同,长假前纺织企业没有例行大规模原料补库,加上期货市场下跌影响,国内棉花现货价格小幅回落,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月末收于19972元/吨,全周累计下跌23元。2011年度临时收储继续进行,每日计划投放量24300吨,但截至9月30日仍无成交。
国庆节前后,全国大部棉区天气晴朗,对棉花成熟、收晒十分有利,新棉采收工作有序进行。据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调查,目前当地棉花开花率在85%左右,采摘量已达到75%左右。但受价格下跌影响,企业入市谨慎,棉农惜售严重,新棉收购进展迟缓。“十一”长假期间,内地328级籽棉收购价格保持在8.4-8.7元/公斤之间,与节前基本相同;新疆棉区由于棉籽价格下滑,籽棉收购价格略有下调,在8.5-9.3元/公斤之间,较节前调低了0.1-0.2元/公斤。目前,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较为狭窄,皮棉成本普遍在收储价之上,其中新疆在20500元/吨左右,与市场售价基本相同,成交依然不理想。山东、河北、湖南等地部分企业因前期收购价格偏高出现亏损而停收,大多数企业不敢敞开收购,开工企业极力控制成本,均采取了快加工快销售的策略,以尽快回笼资金,降低市场风险。
同期,国际棉花市场先跌后涨,节前受美元走强、外围商品市场走弱等因素影响,ICE期棉连续下跌,但节后在基金买盘推动下市场出现反弹,主力和近期合约均又回到100美分/磅之上,10月7日近期合约结算价收于101.48美分/磅,累计上涨1.49美分。Cotlook A指数为112.4美分/磅,与两周前价格相同。节前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也连续下跌,月末为117.72美分/磅,折1%关税价格19156元/吨,低于国内相近等级816元;折滑准税后价格为19612元/吨,低于国内360元。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新年度的棉花工作。会议预计2011年度我国棉花产量增加,棉花需求基本稳定。会议明确国家将根据今年执行情况进一步总结完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明年春播前继续提早公布下年度临时收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