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8月31日上交所公开谴责亚星化学不到一个月,潍坊另一家上市公司——ST海龙(000677)再遭深交所公开谴责。前者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经营性资金占用以及关联交易未履行相应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等违规行为,后者主要是因为巨额违规担保。
亚星化学和ST海龙的问题是长期日积月累的结果,正如潍坊当地一位金融人士描述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这两次在资本市场上轰轰烈烈的谴责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当事人除了任职受些许影响之外,未被追究任何其他责任。
5亿担保圈再现
导报记者梳理后发现,围绕着海龙的担保圈非常庞大,仅今年就涉及潍坊和新疆两地的公司11家。在海龙上市近15年的时间里,曾经先后为没有任何关联关系的11家企业提供担保,并互为担保。
其中,包括山东巨力集团、山东海化集团、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潍坊特钢及其子公司华奥焦化、潍坊恒联铜版纸有限公司、歌尔声学等7家潍坊本地公司和山东铁雄冶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礁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佛山南海锦泰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吴江汇谦纺织有限公司。
目前,围绕ST海龙已经形成了一个金额巨大的潍坊担保圈,涉及建行、工行、交行、招商银行、深发展、青岛银行、日照银行、威海商行、天津银行、华润银行、潍坊银行、恒丰银行、民生银行及远在新疆的乌鲁木齐商业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
实际上,潍坊担保怪圈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ST巨力(000880,现为“潍柴重机”)的风波在当地政府直接操刀下得以解决,主要原因为了避免*ST巨力退市产生骨牌效应——当时,围绕*ST巨力有一个5亿元以上的潍坊担保圈,涉及潍坊当地多家大型企业及中行、建行、工行、交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历史如此相似,如今5亿元担保圈再现。截至目前,围绕ST海龙的担保圈已有5亿元之巨。当地政府再次出手,先联姻晨鸣控股,后引进恒天集团。
“海龙的担保圈不能断也不可能断,这是当地政府不愿意看到的。”海龙一名老职工表示,政府会积极推动。据他透露,海龙的多数担保均有政府出面,是“互相帮忙”。
事前不觉事后救
亚星化学与ST海龙“出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可令人深思的是,迄今才被查出并公布于众。
公开资料显示,亚星化学的控股股东是潍坊市市管企业亚星集团,ST海龙的第一大股东是市管企业潍坊市投资公司,即两家企业属国资控股参股企业,又是上市公司,该由谁监管?
潍坊市国资委资产管理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国资参股上市公司主要由母公司管理,国资委不能直接监管。上市公司的监管,应由当地金融办及证监局负责。
据导报记者了解,一市金融办的主要职责,包括“配合证券监管部门做好全市企业上市辅导、规范发展及跟踪监测全市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等工作”,其中,资本市场科的主要职责有一项是“跟踪监测全市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指导、协调上市公司配股、增发等再融资工作,指导、规范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股权交易等行为”。
作为直接与上市公司打交道的部门,各市金融办无疑是“近水楼台”,最有可能先知晓公司内情及隐患。但处罚远远滞后于违规不说,上市公司问题暴露后也没有时间展开自救,只能紧急寻求重组方,如*ST巨力和ST海龙。
“潍坊市的公司还算是不错的,都救了回来。”上述金融人士表示,每次都是当地政府挽救于危难。
但令人深思的是,为何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迄今,潍坊市的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7家,上市公司总数为32家,股票36只,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额达425亿元,均在山东省内名列前茅。令人深思的是,直接融资高速发展的背后,如何才能杜绝巨力和海龙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