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正是玉米、水稻、棉花收获的时候。此时,一年的收成农民们心里大都已经有底,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市场的价格、后市的变化,这将决定着他们一年的劳作成果能不能兑现成实实在在的收益。
与农民一样,农产品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也期待着新一季的作物,急切地关注着新粮新棉的价格变化。
为此,记者分赴吉林松原、湖南常德、山东菏泽,从10月10日到13日,访农户、访企业,聊市场、看价格,带回了一手的市场信息和农民与企业的市场预期。
一边是紧张的田间劳作,把一年的劳作成果抢收回家,一边是细心上网查看农作物的价格信息,看今年的收成能卖个啥价钱。
这是此时此刻新型农民的秋收写照。
吉林松原,玉米抢收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四天的采访结束,玉米秋收也已接近完成,新的一个丰收年已成定局。玉米丰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近年来玉米价格一路上涨,当地农民积极根据市场价格信号调整种植结构,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国庆长假之后,虽然不少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挂牌收购,但是当地农民惜售的情绪非常明显,多数农民都想等到来年“五一”前后再开始销售。因为根据玉米价格波动规律看,历年春播期间的玉米价格往往是当年的高点。
湖南常德,洞庭湖边,黄澄澄的穗子、饱满的谷粒……已经摸得着的水稻增产丰收,令人们脸上带着笑。四天来的采访中,记者看到,在国家扶持种粮优惠政策的有力引导下,在良种良育技术不断推广、农业合作组织功能发挥以及稳中有升的价格杠杆作用下,稻农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种植面积确保了稳定。
受到今年早籼稻良好市场行情的鼓舞,当地稻农、粮食企业多数看涨今年晚稻行情,但大都预期晚稻价格涨幅有限,惜售氛围并不浓厚。
山东菏泽,记者采访的这四天正是棉桃成熟时,田里大片的棉桃已经摘完。今年菏泽地区的棉花在吐絮期遭遇了连续阴雨,不理想的天气状况对棉花收成和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往年这个时候,棉花收购已经如火如荼,可是今年,大多地区还没有开秤,农民、经纪人、涉棉企业都在观望。原因是国储正在以19800元/吨的价格敞开“无限量”收购新棉。这种托市举措,使农民对卖棉价格有了更高预期,十分惜售。棉花加工企业和纺织企业又因为下游需求不旺,不敢贸然大量收购。
农产品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球经济相互影响作用日趋深入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方式日趋复杂。
农业作为天然的弱势产业,在全世界都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农产品经营过程中,要面对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从成熟市场国家经验看,应对自然灾害,需要农业科技的发展,而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则需要期货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期货市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完善粮食期货市场”以来,以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来扶农助农已经成为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