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部分在华美资企业因考虑在中国生产不经济而开始撤离中国回迁本土,并乐观地认为这种“回迁”可能使一些制造业就业回流美国。记者在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采访发现,在华美资企业的撤离并未形成规模,短期内“中国制造”传统的比较优势仍未丧失。但低端优势不应成为战略方向,产业和贸易结构调整升级才是应对产业回迁、就业岗位外流的根本之路。
--产业回迁本土短期难成气候
这份报告认为,最有可能回迁的行业包括家具、运输商品、电脑和电子产品、电气设备和电器、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和金属制品等,这些类别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将近70%,年均耗费美国消费者大约2万亿美元。
报告还认为,产业回迁带来岗位回流,部分地有助于解决美国就业难题。报告称:随着“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今后五年间,美国将新增200万至300万个工作岗位。
报告称,很多企业认识到,距离消费者近更易缓解库存压力。在第110届广交会进口展区,生产工业用风扇的美国公司Orient Fan展位负责人喻先生对新华社记者说,越是大件的产品生产越容易有回迁的趋势。由于长距离运费不菲,大型产品就近组装更为划算、便捷。近年来,已零星地有一些美资企业从中国撤出。
不过,在第110届广交会上走访多家国内外企业发现,这种产业回迁的趋势并没有报告中宣称的那样明显。
跨国集团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中国的生产涉及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等行业,其展位负责人员表示,公司没有收缩在华生产规模的计划。即便是认为由于成本增加而在中国生产已经比较“辛苦”的Orient Fan公司,也暂时没有回迁的意愿。
此外,记者从一些国内参展企业处了解到,广交会上采购商对于中国产品提价虽会观望犹豫,但意向采购仍然较多;而且一些老客户并没有因为提价而降低采购意愿。广州市杰威迅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车载DVD屏幕的公司,产品出口到美国等地。销售人员毛盛红对新华社记者说,尽管今年美国客商对产品的需求略有下降,但近两年来总体平稳。公司本次参展广交会的产品较今年6月份时提价约5%,采购商基本可以接受。
厦新科技有限公司海外业务部总经理谢化雨认为,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即使一些美资企业从中国撤出,也不一定会立即选择回本土生产。
而对于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中所提到的就业岗位回流的美好图景,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也并不看好。据报道,美国户外用品企业Outdoor Greatroom公司首席执行官丹·施梅克认为,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趋势不会走得太远,“某些类别的产品再也不在美国生产,比如编织类户外用品和柳条家具,我们不得不在中国外包”。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高级宏观分析师袁江表示,美资企业回迁本土事实上是美国“产业再实心化”、美国经济大转型的一个缩影,其本质是一个逆经济结构演变的过程,表现出美国对解决国内严重的失业问题的渴望。但一方面回迁的制造业属于资本密集型,难以创造大规模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劳动力成本高昂,其制造业回迁后的产品在未来市场中是否具备竞争力仍有待观察。假如产品没有竞争力,那么这个产业在本土就很难存活,由此要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就成为一厢情愿了。
--成本上涨未损产品核心优势 倒逼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
尽管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原材料价格以涨为主且波动频繁,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给出口企业造成了提价压力,但对一些出口企业来说,这些因素带来的成本或价格上涨并未损害企业产品的核心优势。
家乐福集团全球采购总裁邬博业在第110届广交会上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在问及中国成本上升是否会影响中国产品竞争力时,他说,全世界都面临着成本上涨这一问题,中国也同样。他说,尽管人们担忧人工成本及原材料成本上升会影响中国的竞争力,但是在外国采购商看来,中国提供的产品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这是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低端产品方面。
马来西亚电风扇生产企业——机兴工业(KHIND)的销售经理陈明福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不会降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与马来西亚相比,相同行业,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仍然较低,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预计未来几年内,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同类产品仍然无法同中国的产品竞争。
成本上涨没有损及中国企业的核心优势,而且成本压力反而倒逼一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邬博业认为,虽然工资上涨会提高采购成本,但是工资的上涨意味着人们的购买力增强,这就有利于零售商和生产商。同时,成本的提高还会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率以保持其竞争优势。据他介绍,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加强同家乐福的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生产方式,以避免过度组装和过度加工,从而降低成本。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在本届广交会上的展位负责人李一川告诉新华社记者,尽管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提高了公司生产成本,但同时也有多种方式可以抵消这样的成本上升,从而使得产品的核心优势继续保持。
李一川说,可口可乐公司主要从两方面来抵消增加的成本:一是产品创新,即在实施产品多样化策略,例如2009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新产品水果牛奶饮料“果粒奶优”。二是技术创新。可口可乐旗下矿物质水品牌“冰露”的包装采用了环保轻量瓶,这种瓶与以往的包装相比,原材料使用和碳排放可以减少25%-35%,使用后瓶子可扭成麻花状以减少体积,便于回收处理。目前,公司还研发出植物环保瓶,其30%的材料从植物中提取,较普通塑料瓶更易于降解,更为环保。另外,李一川认为,生产线灌装技术也有升级的空间。
--比较优势亦须“升级” 产业、贸易结构调整为治本之路
事实上,不少撤资企业当前更趋向于迁往成本相对更低的地区,如东南亚的越南和柬埔寨等地。Orient Fan公司的喻先生认为,中美两国劳动力成本乃至整体生产成本方面的差距将日益缩小,最终美资企业会大量撤出中国回流本土。
在日前举行的广东省纪念中国加入WTO十周年大会暨开放、发展、创新高层研讨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燕生说,当前中国新竞争优势上升的速率远慢于旧竞争优势下降的速率。中国在劳动力、土地、环境、人民币都很便宜时期形成的代工和低端竞争优势将在5-10年内被新竞争对手所替代。
袁江认为,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恢复整体经济活力是未来美国经济基本战略。基于此,当前发生的企业回迁现象会持续,而且规模可能越来越大。美国回流产业中有一部分是当前中国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如高端机械、电子信息等。由于美国本土具备技术和研发积累,相关产业发展将是未来中国的巨大竞争对手。考虑到未来中美之间会出现高端制造业竞争,中国引进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将会更加困难。与此相伴随,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等争端也会更加白热化。
可见,“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本身也到了该“转型升级”的时刻。邬博业指出,尽管中国还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低端产品方面,但低端产品不应该是中国今后的战略重点。他建议中国企业发展高端产品,从而避免成本上涨的不利影响。
事实上,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已经体现在数码产品等成本递减行业上。谢化雨、彩迅国际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都认为,科技含量较高的数码产品,往往通过技术创新及压缩其他各项成本来冲抵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使得产品始终保有竞争优势。
因此,调整产业和贸易结构是应对产业回迁、就业岗位外流的治本之策,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张燕生认为,中国的经济模式将经历“代工—>;自主生产”“低价竞争战略—>;差异化竞争战略”“简单模仿—>;创造性模仿和技术管理创新”“低端和末道加工组装工序—>;中高端和制造工序”的转换。
袁江认为,应对产业回迁,一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收入结构调整提高国内消费需求,将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逐步转变为内需驱动型经济模式。二是练好内功,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培育战略性产业的战略方向是对的,但在相关政策支持上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做到“外引技术”和“内练基础”相结合,做到政策配套到位,避免资源浪费。三是要充分利用好当前庞大的外汇储备,争取通过中国外汇储备积累的谈判力,获得国外更多的高端技术,加快国内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只要政策着力准确,产业结构实现顺利升级,那么整体出口的比较优势并不会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的丧失而下降。”袁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