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110届广交会二期开展,现场采购商云集,但作为本期参展主力的陶瓷和玩具两大行业的参展企业普遍笑不出来。羊城晚报记者昨日对数十家参展企业调查发现,在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浮动、欧美订单减少和融资困难的情况下,陶瓷和玩具出口企业正面临利润不断下滑的困境。
成本:一涨再涨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连续四届广交会不能回避的话题是成本的上升,这在本届参展的陶瓷和玩具企业看来尤为明显。
“成本上升,导致我们的报价比春交会要高出8%—15%。”广东轻出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谢剑科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更要命的是,在春交会时,报价已比上届提高了7%左右。“怎么能不提价?”谢剑科透露,今年以来仅人工成本同比就上升了30%—50%。“依然招不到工,潮汕有些中小玩具企业不得不关门。”谢剑科表示。
“根本招不到外地工,现在工厂能用的都是40岁到45岁的本地妇女。”青岛信诺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黄涛也表示,“今年工人的工资从1800元提高到了2100元,原材料成本也升了5%—10%。”陶瓷生产商深圳市鹏威龙实业公司的郑先生向记者介绍说,“今年以来,包括原材料、人力成本在内,成本上涨了30%左右。”加上招工难,“不少企业都选择了关门。”
汇率波动:一分钟少赚4000元
不少参展商表示,波动的汇率成为企业最头疼的问题。“汇率每升一个点,利润就要缩水3到4个点。这导致企业对大的、周期长的订单不敢接,只敢接一些短期订单。”郑先生向记者介绍。另有参展商表示:“汇率不稳定,导致几十万元的订单,到交货时利润已经缩水了1万元到2万元。”
“汇率变动太大,对于出口企业是很强的冲击波。”谢剑科告诉记者:“今年一单20万美元的订单结算时前后差距一分钟,就少赚了4000元。”
能否使用远期汇率结算来应对?多数玩具出口企业的负责人摇头:“现在的订单多是短而急,不可能使用这种方式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