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岁末,世界经济又处于新一轮波动中,加之国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国际上一些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重起……重重云雾之下,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复杂环境。
如何看待当前困难宏观政策何去何从中国经济前景究竟如何新华社记者深入一线,到企业和车间观察经济大势,并广泛采访专家,探寻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的信心。
风雨考验:外忧内紧下中国企业普遍感到压力
11月21日,周一上午,浙江宁波,服装针织出口企业恒宁集团5000多平方米的印染车间一片寂静,技术科、配色科和生产线空空荡荡。
“印染开工率只有60%。冬季本是行业旺季,旺季不旺,十多年未遇。”集团董事长郑建范告诉记者,现在搞经营,感觉如同逆水行舟。
郑建范的烦恼多多。今年以来,劳动力等综合成本提高了两成,成衣接单却下降了三成,许多外商将订单转到了东南亚,加上此前企业技改带来的高昂融资成本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确让许多企业感到压力。货币政策在实际执行中一度持续趋紧,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从1月份17.2%,大幅回落到10月份12.9%。受内外叠加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从一季度9.7%回落到三季度9.1%。
“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还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增速属于正常区间。出于稳物价考虑,前一阶段货币政策持续大幅回收流动性,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凸显。”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认为。
“问题背后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深层次矛盾。加之此前房价长期大幅上涨,使得资金更多流向虚拟经济,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提醒。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开始显现。浙江德清县通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吴春感觉,上半年出口形势还不错,但到7月份有下降苗头,而且越来越严峻。长期订单很少,汇率不稳定,有时甚至不敢跟人谈生意。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深度蔓延,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进入二战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美国经济也面临高失业、高负债的困扰,苦无良策。从9月份开始,中国出口已连续2个月负增长。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只是开始,未来外需形势可能更加严峻。世界经济将面临长期、深刻的调整,外需下滑将会越来越明显。
增强信心:政策微调发展潜力巨大
“困难好比刮风下雨,走在路上难免会遇到,早做准备自有应对办法。”浙江翔神集团董事长夏志中这样看待。
浙江今年遭遇“电荒”,这家精细化工企业分配到的用电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二,企业停产了产值最小、能耗最大的产品,推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的新产品,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
“此前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相当于人生病了要吃点补药,但不能总吃。现在把补药去掉,增速自然回落,日子会比以前难过。但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形象比喻道。
从经济规律看,增长难免会有波折;从历史经验看,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经历了四五年的困难。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奢望很快就云开雾散并不现实。
经历风雨,信心更强。经历了过去10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积累了更丰厚的底子;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积累了更为丰富的调控经验。现在,中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已出现新变化,一系列预调微调已经展开。
国务院常务会议10月29日明确提出要对宏观政策进行预调微调。当月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明显反弹;发布了支持小微企业更具体的差别化监管激励政策;调整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和幅度,延长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开展深化增值税改革试点,结构性减税迈出重要一步。
“一定要把握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不断扩张、市场化不断完善、国际化不断拓展的阶段,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将大有作为,不会被眼前的困难难倒。”姚景源强调。
练好内功:加快结构调整化解深层次矛盾
在国内最大的电视生产企业之一TCL集团(2.06,-0.01,-0.48%)惠州生产基地产品展示厅内,从互联网电视到3D电视,从透明电视到自然光电视,从液晶屏电视墙到“数字家庭”系统,令人眼花缭乱。这家靠做电话机起家的企业如今脱胎换骨,产品升级,产销红火。
“经济往下走,但我们的销售往上行,关键靠产品创新。”TCL多媒体全球制造中心财务总监宋宇告诉记者,家电行业竞争激烈,“打市场”的产品保本卖,企业利润主要靠新品,关键在研发,TCL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比重已达4%。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在困难中苦练内功。有的转向加强国内市场营销,有的向上下游延长产业链,有的抓紧开发新产品,有的改进内部管理。方法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不转型升级就难有出路。
“一方面企业要认清结构转型的信号变化,依靠创新消化成本、提高效益;另一方面,政府要着手解决税负高、融资难、行业垄断等问题。”张晓晶说。
中国经济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十二五”的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开局之年,调结构转方式已取得一定进展,内需、外需更加平衡。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有待深化;消费实际增速下滑,反映出制约消费的公共服务不足等体制性因素有待破除;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困难,反映出当前金融体系的深层次矛盾需要化解,行业垄断需要打破。
近来以结构调整为侧重点的财政政策频频发力,释放出政府力促结构调整的强烈信号。同时,房地产调控坚定不移,将引导资金回流实体经济。
多数专家认为,按目前的态势看,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宏观政策要在提高前瞻性、防止经济下滑失速的前提下,以稳健为主,注重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个痛苦的过程,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平稳过渡。如果遇到痛苦就放弃结构调整和转型努力,反而丧失良机,不利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话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