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令外贸出口本来就很严峻的形势雪上加霜。
“现在可算比2008年更严酷的寒冬。”11月30日在环球资源上海采购交易会上发现,中小企业已感受到了此次欧债危机的影响。一位来自宁波的服装生产商李先生介绍,“下半年开始欧美订单比去年减少了很多,而且客户下的订单量也在明显减少。”
受此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开始转型内贸,“这是由市场决定的。”环球资源中国内贸发展部副总裁任丽峰向记者介绍说,外贸的整体利润在逐渐下滑,内贸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趋势。
欧美客户流失严重
据悉,欧洲是我国外贸企业重要的出口地。作为重要出口行业之一的纺织服装,2011年1~9月份,我国对欧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速下降明显。
第一纺织网数据显示,2010年增速为28.95%,2011年1~9月份增速为5.38%。说明我国部分纺织企业订单量出现萎缩,资金链将陷入困境。
在欧债危机的阴霾下,11月4日落幕的广交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春、秋两季交易会成交额为747.6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成交额达34.2亿美元,基本恢复到2007年水平,不同的是短期订单占88%,呈现走高趋势。
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放慢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步伐,服装外贸需求拉动不足,对我国外贸销量造成直接的冲击,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强,各大服装企业都不敢贸然接长单,以免汇率波动带来损失。
“美元一直在下跌,而欧元波动严重,目前也是下跌态势。”来自义乌的君爱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小秋告诉记者,利润在欧元与美元的变动中不断被损耗。
不仅如此,“欧美的客户流失比较厉害,而且订单量也开始减小。”蔡小秋指出,已经感受到欧美客户开始趋于保守。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外贸生意本来就是求量大、稳定。“大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部分利益。”蔡小秋解释,但是订单量开始不断减少,让外贸企业陷入“尴尬”。
来自宁波的李先生指出,小企业做外贸单仅仅是为了保持工厂的运作,“不求赚钱”,但是现在的行情实在让外贸企业无所适从。
外贸企业改走内贸路线
“外贸订单让工厂运作,内贸订单保证企业利润。”在内地已经建立完善经销商渠道的香港宏达阳伞工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蔡金标表示。蔡金标透露,在拥有自己较为知名的品牌及完善的渠道后,目前其公司做内贸的利润可以高出做外贸订单的利润30%。目前其业务比例为外贸占比70%,内贸占比30%,蔡金标表示,其中内贸比例还会持续提升到50%。
“外贸前景不佳,为求生存发展,服装企业开始大规模转向国内市场,线上线下双重布局,最大范围内拓宽国内销售渠道,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寻求利益增长点。”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服装企业由外贸转内销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倘若能完成两者的“无缝对接”将使外向型服装企业不被“困局”所困。
任丽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无论是宏观导向,还是市场因素,内贸将会逐渐上升。”据其介绍,目前国内外贸企业做内贸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走大超市路线,例如进驻家乐福和沃尔玛;第二种就是走批发商路线,向经销商及代理商铺货;第三种就是自己开店。”大超市路线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门槛较高,自己开门店对于资金实力要求更高,所以中小企业采用的形式应该为批发商路线。“但无论哪一种途径,这些企业首先需要有自己的品牌,”任丽峰指出,涉及LOGO以及注册商标并不困难,但是建设品牌,需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支撑。
欠款成转型内贸最大障碍
然而,外贸转型的起步,对中小企业而言显得极为艰难。
“做外贸有一个好处,就是按照固定的流程走下去,下单、发货、收款。”蔡小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旦改为内贸就要复杂得多。“内贸经销商铺货要求品类齐全、繁多,所以都是小批量生产。”她介绍说,而此前为了控制成本都是大批量生产,目前为了发展内贸,前期成本投入会较大。“不仅如此,一开始经销商渠道并不容易打开,需要很长的时间培养。”
在环球资源上海采购交易会上对多家外贸向内贸转型的企业调查后发现,真正令中小企业对外贸望而却步的原因更在于内贸渠道铺货以后回款时间过长。
“收款困难。”蔡金标表示,虽然已从事内贸长达15年,但是回款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与外贸相比,坏账更多。
“一般需要2个月的回款时间。”蔡小秋告诉记者,由于向经销商铺货,经销商在碰到销路不好的情况,会以各种方式拖款。因此,资金链紧张已成为中小企业外贸转型的最大困局。
服装企业对资金周转率的要求较高,尽可能的缩短回收周期将盘活企业运作速率,提高企业营收水平,才能保障企业良好运营。
从资金层面来看,拓展新市场需要纺织服装企业进行大量的资本运作。
从企业层面来看,由于信贷紧缩的影响,轻工业获得信贷支持的力度持续下降,导致部分企业的资金链较为紧张。如何缓解资金压力的最有效方式,也成为了拓展新市场必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