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物价
年初,正当中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的关键时期,一轮“物价冲击波”席卷而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较快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上年突破3%“警戒线”后一路攀升。今年5月CPI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以来新高;6月份同比上涨6.4%,创3年以来新高;7月份,CPI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6.5%。CPI涨幅不断刷新纪录,对百姓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中央要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三季度后,调控政策效果显现,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点评:物价过快上涨影响百姓生活。为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同时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中央决定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宏观调控面临“两难”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科学决策,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高超而娴熟的驾驭经济的能力。
结构性减税
今年来,一些税制改革大动作和税收优惠政策频频出台,结构性减税进一步推进,令公众和许多企业备感振奋。9月1日起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将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并扩大了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出台了多项减免中小企业税费的政策。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
点评:从微观层面看,过高的税负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环境,也会影响居民就业、挤占居民消费增长的空间。从宏观层面看,高税负会扭曲资源的配置,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内需市场的扩大。给企业和居民减负,就是给中国经济加力。
楼市限购
今年1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八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调控,明确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国八条”中的“限购”力度之强、范围之广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国八条”中还首次提出各城市要合理确定新建住房的价格控制目标,并再次提高信贷门槛,加大对投资、投机性购房的抑制。
点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遏制房地产投机炒作确属必要。但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思考,限购只是临时举措,对楼市的调控还需采取更加长期、有效的制度安排。各地政府还要通盘考虑楼市涉及的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化途径和城乡协调发展等,从整体上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房地产市场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
今年来,受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而受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攀升等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经营十分困难,坊间甚至传言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与此同时,民间借贷在局部地区蔓延。部分企业无力偿还民间高利贷,出现资金链断裂危险。
点评:中小企业经营难与民间借贷蔓延,实质上折射出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在逐渐走高的成本压力面前越来越不受资本的青睐,而投资渠道的狭小使得民间的资金无处可去,高风险、高回报的民间借贷成为最吸引人的“投资”领域。要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在金融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更平等的待遇,同时政府还应降低市场准入,给中小企业更多的投资机会。
欧债危机
今年欧债危机出现了向意大利、法国等核心国家蔓延的势头,欧洲银行业受到严重威胁。欧元区内部分国家国债利率一度不断飙升,债务危机恶化。受欧美债务危机深化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影响,9月起,我国出口增速明显下滑,经济增长呈现放缓态势。
点评:欧债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大量制造业外迁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对此,我国应梳理和清除影响“中国制造”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挤压投机性资金的获利空间,防止生产性资本抽离实体经济。欧债危机还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高福利不可持续,我们当前要做的是如何根据经济实力的增长补齐民生投入不足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