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中国丝绸协会章程规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丝绸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第五届理事会工作,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讨论部署今后几年中国丝绸协会的发展方针和主要任务。下面我代表中国丝绸协会对第五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
一、四年来协会工作回顾
根据中国丝绸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全体会员共同努力下,四年来协会紧紧围绕我国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目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努力推动我国茧丝绸行业平稳发展,基本完成了本届理事会所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为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维护行业利益,促使行业平稳运行
作为全国性行业组织,协会既代表广大会员的利益,更代表茧丝绸行业的利益。四年来,协会以行业发展为己任,把推动行业稳定与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反映行业情况,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努力使茧丝绸行业在国家宏观政策中占有一席之地,力促全行业保持稳定发展。
一是积极参与行业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制定。配合国家茧丝办,参与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纲要研究和起草,参与实施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参与制定起草全国桑蚕丝生产指导性计划。配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参与研究起草纺织工业“十一五”和起草“十二五”发展纲要,每年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组织编写丝绸行业的内容,参与纺织行业优秀QC小组、新产品开发贡献奖、年度创新等评选推荐工作。2008年底,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协会受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委托,及时、快速了解茧丝绸行业受影响情况,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意见。在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纳了协会提出的“提升丝绸机械装备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东桑西移’工程及增加厂丝收购等政策建议”,使茧丝绸行业在国务院重要文件和重大政策中再次得到体现,有效提振了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
二是积极参与组织国家政策的落实。2008年7月,协会完成了国家发改委下达的“纺织结构调整专项”《高档丝绸标志产品技术与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丝电子检测技术、标准体系研发和服务平台》两个项目,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推动提升了我国丝绸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检测水平。2009年,协会配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和商务部等四部委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丝绸骨干企业增加厂丝收购实施细则》;协助国家茧丝办组织相关企业申报,承担了申请企业初审和草拟计划等工作。经过各方努力,四部委联合先后分第一批20家企业6000吨和第二批17家企业2000吨两次下达了厂丝收购计划,对有效地抑止桑园面积下滑,保护蚕农的利益,维护行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项目。2008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协会努力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协会通过对企业在建或拟建项目开展摸底调查,建立企业申报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达150多个。先后组织近50家企业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部门进行项目申报。包括节能减排技改、《纺机专项》和《纤维专项》、农村领域“十二五”首批预备及其它科技研发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为推动行业企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年来,我国茧丝绸行业克服自然灾害和国家宏观紧缩的影响,有效地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下,共克时艰,避免了行业大起大落。除2009年出现较大波动外,2010年丝绸工业经济效益得到稳步复苏,今年各项经济指标有望继续回升。预计2011年,我国丝绸工业实现总产值19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54亿元,实现利润72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5.93 %、16.24%和74.39%;真丝绸商品出口35.6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3.5%。
(二)强化行业标准工作,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四年来,协会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科技联盟建立和重大装备研发,突出以强化行业标准为抓手,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一是加强标准化工作队伍和组织建设。丝绸标准化队伍是我国茧丝绸行业一支重要技术力量。标委会委员来自于行业生产企业、贸易公司、科研院校、检测机构等茧丝绸产业链各个环节,既有科班出生丝绸专家,也有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他们站在科研前线,了解和掌握科技发展脉络,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骨干力量。2009年,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国标委综合[2008]98号文正式批准,在原有全国纺织标准化丝绸分技术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委会委员由原有46位增加到88位,标志着我国丝绸标准化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截至到目前,标委会共制修订丝绸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32项;标委会归口管理国家标准20余项、行业标准30余项。初步形成了标龄结构合理、覆盖范围齐全的茧丝绸产业技术标准体系。2011年,全国丝绸标委会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十一五纺织标准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是重点攻克生丝电子检测难关。2006年,协会针对当时国内生丝电子检测研究技术路线不统一、学术理论意见不一、研发力量分散、工作进展缓慢的状况,组织国内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检验机构、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采取先易后难、不断完善、逐渐推进的方式,逐步攻克生丝电子检测在思想上、理论上和技术上的难关。2008年,在商务部国家茧丝办和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众多专家和学者的不懈努力,生丝电子检测从理论研究进入到实战阶段。研究开发了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光电+电容”组合式的生丝电子检测方法和设备样机;创立并首次在国际上推出了生丝电子检测抽样和分级理论体系;开发了高精度、数字网络化生丝纤度检测系统;制订了《生丝电子检测标准(草案)》;初步建立了一个生丝电子检测示范实验室,打造了一支为行业服务的技术专家队伍。电子检测仪技术路线得到了世界各国丝绸界专家的一致认可,为生丝电子检测国际标准的提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大力推进丝绸标准国际化。目前,我国是世界丝绸生产大国和贸易出口大国,推进丝绸标准国际化不仅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更是提升我国丝绸在国际中的地位和打造“丝绸强国”的重要一环。2009年10月,中国向ISO组织提出了制定《生丝电子检测试验方法》国际标准的提案立项申请,得到正式受理。2010年4月8日ISO组织在其网站上公布了高票通过的结果,这标志着我国茧丝绸行业乃至整个纺织工业第一个国际性标准的正式启动。历经两年时间的努力工作,在商务部国家茧丝办领导下,由中国丝绸协会牵头组织,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具体落实,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工程实验室等单位参加的中国工作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相关比对试验,成功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完成了ISO导则规定的7个阶段中前4个阶段,已进入第5个阶段“委员会投票”,《生丝电子检测试验方法》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工作迈出了重要步伐。
四是推动企业职工提升操作技能。职业技能比赛是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职工操作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2010年,协会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举办了“中江纺机杯”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经过自下而上的选拔,有来自10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的37名选手参加了在广西柳城县举行的全国总决赛,日照海通许祚、安徽源牌张尚林、日照海通王峰分获前三名。冠军选手许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1年7月,为巩固大赛成果,总结优秀选手先进操作经验,协会又在山东日照举办了全国自动缫丝机保全工技术交流与培训会议。会议邀请行业专家解读《自动缫丝机保全保养工技术操作规程》,组织获奖选手进行了现场操作表演。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各地缫丝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为广大缫丝保全工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三)推广“高档丝绸标志”,促进行业自主品牌发展
协会以高档丝绸标志为切入点,通过举办设计大赛、新产品推介、丝绸精品展、丝绸文化节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丝绸新产品开发,推进丝绸设计水平提升,培育和促进行业自主品牌发展。
一是有序推广“高档丝绸标志”。“高档丝绸标志”是国内首个推出的丝绸行业证明性商标。作为行业公共品牌,“高档丝绸标志”自2004年正式推出以来,协会不断加大标志的宣传力度,先后通过《人民日报》、《中国纺织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名牌报》、“中国茧丝绸网”等媒体进行宣传和报道;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协会选择了在同业中发行量最大的国航《中国之翼》杂志上,连续在8、9两月刊登整版广告,充分利用“百年难遇”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高档丝绸标志及使用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按照《高档丝绸标志管理规则》规定和《高档丝绸标志质量手册》技术要求,对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或退出。目前高档丝绸标志授权使用企业27家,其中有3家获得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经营资格,有5家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授权指定销售产品,有2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标志产品价值达25亿元左右。
二是积极推升丝绸产品设计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丝绸服装出口主要以OEM为主,致使国内丝绸产品设计滞后、设计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国丝绸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2008年和2010年,协会分别举办了“金三塔杯”和“嵊州领带杯”全国丝绸服装设计大赛。大赛均采取先分区预赛选拔后进行全国总决赛的方式进行。两次大赛均收到来自全国21个省市和香港地区等服装设计院校、丝绸企业和设计工作室的参赛作品近400份,最终筛选出了近30份具有鲜明时尚元素和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2008年、2010年大赛分别产生了金银铜奖、单项奖和优秀奖19项和16项,上海丝绸集团、广东丝丽国际集团等一大批企业高水平设计师通过比赛脱颖而出,为企业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挖掘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三是积极推介丝绸新产品。新产品赋予品牌新的活力、新的内涵,为品牌发展奠定创新之路。为鼓励企业产品创新,加快丝绸新产品推出步伐,协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丝绸新产品推介活动。2010年5月,在深圳首届“中国丝绸文化节”期间,协会举办了“2010全国丝绸创新产品推介活动”,有39家企业、74个产品参加了评审。参评的丝绸面料多样而新颖、丝绸家纺更趋高档和时尚、丝绸方巾图案花型更显艺术、丝绸礼品更富有中国文化元素,是我国丝绸新产品一次大汇集、大展示和一次重要的检阅。经过专家严格评审,有25家企业42个产品获得金奖。获奖产品在“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展出,受到了消费者好评。通过这些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丝绸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
四是支持品牌营销网络建设。长期以来,我国丝绸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国内丝绸销售网络极为薄弱,严重制约丝绸内销市场的发展。近几年来,协会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和有识之士投身于丝绸行业,加快丝绸营销网络建设,不断扩大丝绸内销渠道和规模。先后支持了深圳南岭中丝园建设;鼓励北京怡莲阳光发挥上千家销售网点优势,打造丝绸商业连锁新模式;支持苏州世界绸都利用地产和金融优势,集中开辟网上国际营销。同时积极帮助江苏苏豪集团、浙江达利丝绸集团、浙江丝绸之路集团等一批大型丝绸骨干企业建立和发展丝绸专营店,为扩大国内丝绸消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信息统计与交流,不断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行业信息统计是参与行业管理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协会始终把信息统计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刊物杂志和实地交流相结合的、立体式的信息交流架构,有效提升了协会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服务功能。几年来,协会不断加大对“中国茧丝绸网”建设,设置专人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和信息更新;两次改版网页、升级系统,进一步增加了网站容量,提高了网站运行速度;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增设了丝绸标准专栏,增加了行业时事性消息。目前,协会通过网站开展大量的日常性工作,及时发布行业信息。有许多企业不仅积极为网站提供信息,而且利用网站开展宣传活动,并从网站上获得了很多有益的信息。作为丝绸行业专业门户网站,目前每天点击率达到上千次,已成为国内外了解、沟通茧丝绸信息的重要资讯平台。
二是整合资源、创新信息服务。几年来,协会进一步完善了《全国茧丝绸生产统计系统》,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500多家茧丝绸生产企业成为了注册成员,200多家企业长期报送数据,使系统运行初具规模。针对会员企业需求,协会还不断改进和完善《丝绸统计月报》,根据《全国茧丝绸生产统计系统》数据,增加了丝绸企业主要产品产量的排名,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丝绸企业的关注与重视。2008年协会还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行业统计工作‘优秀集体’奖”。作为具有我国茧丝绸行业公报和史册性质刊物,《中国丝绸年鉴》自2000年创刊版发行以来,已经连续出版发行九册,第十册也即将发行。《中国丝绸年鉴》以其内容全面详实、参阅性强等特点赢得了国际友人和国内业界人士的欢迎与好评,已成为国际茧丝绸业交流行业信息的重要刊物。
三是认真做好行业运行分析。几年来,协会按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工作要求,每年按季度进行行业运行分析,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协会还尝试性地开展了茧丝绸行业景气情况调查工作,在每年的第二、三、四季度进行景气情况调查,结合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全国茧丝绸生产统计系统》的统计数据,编写景气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肯定。
四是搭建企业交流平台。2008年至2011年,协会连续四年在广西举行全国茧丝绸产销形势座谈会,每次会议均有来自全国18个省市茧丝绸生产贸易企业、省市丝绸协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和有关管理部门等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不仅交流了产销情况,分析了市场形势,探讨了行业发展对策,而且促进了同业之间、上下游之间企业的技术与贸易合作,为企业把握全年行业市场趋势、规范蚕茧收购市场秩序及促进茧丝价格平稳运行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广西地区茧丝绸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创新,一年一度的茧丝绸产销形势座谈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企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五)举办国际性活动,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我国已成为茧丝绸生产和研发大国,肩负着推动世界茧丝绸业发展的历史重任。几年来,协会力求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和会议,打造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赢得了各国丝绸界的关注与尊重。
一是坚持举办中国国际丝绸论坛。2004年,在国际丝绸协会停止运行后,为继续保持世界丝绸业界交流渠道畅通,作为茧丝绸大国有责任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协会决定在中国搭建国际性丝绸交流平台,并与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联手,从2006年起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国际丝绸论坛”。2009年和2011年举办的两届论坛,有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丝绸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贸易商等国内外茧丝绸业重要人物到会,成为国际丝绸协会停止运行以来世界茧丝绸业层次较高的国际性会议。在今年的论坛上,欧洲方面摒弃分歧,派出重要代表参加了会议;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代表对论坛连续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强烈希望论坛能以一种固定的组织形式长期保留下来,为推进世界丝绸业稳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促进我国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2010年5月,作为中国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系列活动之一,协会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在上海世博园联合国馆共同举办了“中华云锦全球论坛”。来自国内外丝绸、织锦和世界非遗方面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论坛。论坛以“南京云锦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为主题,着重研讨了如何传承、保护与发展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探讨了各国及地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论证了中国云锦及其织造技艺对人类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论坛还发表了设立“世界云锦日”的上海宣言。
三是推动国际丝绸学术理论研究与探讨。由中国丝绸协会与苏州大学联合召开的“中国国际丝绸会议”,已连续举办多年,会议汇集了国内外丝绸学术界专家和教授,成为探讨前沿丝绸科学技术、交流国际丝绸学术理论的重要平台。2010年9月,在苏州大学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丝绸会议,有来自英国、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以“传承与创新--现代丝绸之路”为主题,分别就现代蚕桑技术与家蚕基因工程、纺织丝绸新材料等议题开展了高层论坛。会议共收到课题论文338篇,有205篇被录用。
(六)加强组织建设,严格规范运行
近几年来,协会结合我国茧丝绸行业的特点,围绕行业性社团组织的社会功能,不断探索适应行业发展和行业需要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协会运作模式。
一是建立省市协会秘书长联系机制。几年来,协会每年召开一次省(区、市)丝绸协会秘书长工作座谈会,交流各地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和各省市丝绸协会开展的工作,讨论并落实理事会所确定的各项工作。秘书长会议以固定的形式如期召开,已成为全国与地方协会相联手,协会与企业相联系,共同筹划、共同推进、共谋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对推动行业管理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先后成立了中国丝绸协会缫丝分会、绢纺分会和柞蚕茧丝绸分会等分支机构。积极发展会员企业,特别是把新崛起的优秀企业纳入到协会,会员队伍得到不断壮大。目前协会共有会员单位700多家,其中既包括了丝绸主产区的省市丝绸协会、丝绸公司,也包括了茧丝绸行业各环节的重点骨干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会员单位生产总值约占丝绸行业的55%左右,行业代表性更加突出。
三是按照章程规范运行。协会遵照章程规定举行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确定会费收取标准等;每年举行一次理事会,总结当年理事会工作,商定来年工作计划;根据民政部、国资委要求和章程规定进行增补选举等有关事项;每年根据理事会所确定的任务,下发当年工作要点,使协会全年工作有所遵循,形成了协会自身的工作特色。2010年中国丝绸协会被民政部评为3A级协会。
四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按照民政部和财政部的要求,参照事业单位建立了协会财务报表制度,制定协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明确差旅费用报销制度,单独账户,独立纳税,专人管理等。建立了严格的文件签发和存档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按照国资委、中央保密委要求,建立了协会相应的保密规定,加强门户网站有关信息和移动存储介质等保密管理,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总的来看,本届理事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还有许多该做而未做或者应当做好但还没有做好的工作。如何改进和加强协会工作,我们将向下一届理事会提出建议。
二、当前协会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协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国家重视关心行业组织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温家宝在十届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政企分开,进一步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行业协会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协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中国丝绸协会是我国茧丝绸行业全国性社团组织。自1986年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协会的职能作用日显重要,地位逐步提升,凝聚力不断增强,为我国茧丝绸行业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十二五”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转型阶段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呈现新的特征。作为传统出口优势产业和中国文化代表性产业,“十二五”是我国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家扶持“三农”、改善民生和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等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将为茧丝绸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和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世界茧丝绸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茧丝绸业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影响正在不断提高。作为一个世界丝绸大国,我国肩负引领世界丝绸业发展的任务越来越多,需要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性事务,与国际组织机构一道,共同推动世界丝绸业稳定发展。
行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在未来“十二五”时期,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外部环境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国际消费市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好转,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另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生产成本和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经营压力和风险加大。二是研发和设计水平相对落后。丝绸设计人才缺乏,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技术贮备仍然不足,丝绸产品花色品种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和消费阶层的需求,直接制约丝绸消费的进一步扩大。三是自主品牌发展滞后。现有品牌国际知名度不高,自主品牌国际营销渠道建设滞后,产品缺乏定价话语权,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技术装备升级改造进程缓慢。丝绸印染后整理等工艺技术未能得到整体性突破,丝绸面料色牢度等性能指标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较大差距,行业节能减排任务依然繁重。这些都给协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茧丝绸行业还处于由“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转变的重要过渡期,新时期赋予协会新的使命。中国丝绸协会应当继续坚持服务宗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定信心,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团结广大会员企业力量,共同推动我国茧丝绸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对下届理事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此次大会即将产生的新一届理事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希望新的理事会能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国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任务,在实现“丝绸强国”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继续坚持服务宗旨,加强行业基础工作
服务是协会立身之本,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是协会一贯坚持的宗旨。行业协会要有所作为必须立足于服务,扎扎实实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协会要切实加强行业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做好行业运行分析和预警;要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渠道,做好行业统计工作;要继续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积极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要及时反映行业诉求,主动争取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行业的支持;要继续做好国家茧丝办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所委托的工作,当好参谋,做好服务。
(二)继续实施名牌战略,推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
随着贸易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茧丝绸行业已进入品牌化发展、转变经营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新阶段。协会应鼓励丝绸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并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继续推动高档丝绸标志发展,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标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继续做好标志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高档丝绸标志监督,严把质量和信誉关,维护标志的权威和声誉;要积极探索建立高档丝绸标志产品营销体系和经营模式,促进丝绸国内市场消费。
(三)继续推进自主创新,提升行业科技竞争力
坚持创新是传统产业保持长久优势的必然选择。要积极推动企业把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创新内容,提倡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加强行业分析调研,以具有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协助政府组织推动企业攻关,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改;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茧丝绸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特色基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丝绸传统产业。
(四)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协助企业拓展国外市场
经济全球化需要世界多边合作,丝绸行业发展更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要继续通过举办“中国国际丝绸论坛”、“中国国际丝绸会议”等方式,加强与各国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及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巩固提升我国作为茧丝绸大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要积极为企业了解国际市场、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与技术搭建平台,组织优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要定期与国外行业组织相互交流业内刊物,了解国外行业动态,为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
(五)推动建立新型营销模式,促进国内市场快速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传统产业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发展理念。要积极推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水平,重视吸纳和壮大优秀的营销人才队伍,吸收引进更多的行业外资本和广泛的社会资金;要推动行业建立内外销兼顾、内销为主的市场结构,扩大国内丝绸消费;要引导企业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束缚,探索建立新型丝绸商业模式、营销方式和现代物流体系;要帮助企业优化和创新品牌连锁加盟、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探索发展电子商务,将我国丝绸国内消费推上新的快车道。
各位代表,中国丝绸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在过去几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全体会员单位的努力、各省市丝绸协会的通力协作及社会各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丝绸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相信新一届理事会一定能够承前启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肩负起行业赋予的重任,为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丝绸强国”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