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受货币政策、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国内外棉花价格在3月份冲高后一路回落。为保护农民利益,稳定棉花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了临时收储政策,9月8日正式启动,之后棉价跌幅趋缓,12月开始止跌回升,收储托市效果明显。
年初,在国际市场的带动下,国内电子盘再创历史新高,郑州棉花期货和撮合市场近期合约最高达到33720元/吨和33300元/吨,现货价格再次突破3万元/吨大关,随后上涨乏力,从3月底开始棉价大幅下滑。由于欧洲经济衰退、美国经济疲软、人民币升值,服装出口需求增速下降,加上银根收紧、融资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部分纺织企业出现零利润或亏损,经营形势恶化,停产限产现象增多,加速了国内棉价的下滑。
3月底,为避免棉价大幅波动,稳定棉花生产,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出台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确定临时收储价格为每吨19800 元(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公重),并根据新棉上市后市场变化情况适时启动,敞开收储。8月份以后,收储政策托市的效果开始显现,国内现货棉花价格跌幅开始趋缓。11月中下旬,随着收储成交大幅增加,电子盘价格在11月份率先开始反弹,现货价格也在12初最低探至19001元后开始缓慢回升。12月3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收于1918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了8328元/吨,跌幅30.3%。
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从9月8日开始启动,初期国内新棉尚未大量上市,没有实际成交。随着新棉采摘进度加快和收购加工量增大,国内棉花现货价格持续走低,交储成为加工企业销售的主要渠道。10月8日,收储开始出现实际成交,随后交易量逐步放大,并屡创新高。11月中下旬,国家加大收储力度,每日计划收储量扩增至13万吨左右,收储成交量大幅增加,11月底累计收储量超过百万吨,托市效果进一步显现,国内皮棉现货价格止跌回升。12月中上旬,电子盘价格持续上涨,部分企业看好后市,持棉观望,加之部分地区容库有限,收储成交量有所下滑,而内地收储量继续增加,新疆地区在总成交量中的占比逐渐下降。12月末,为了腾空库容,解决兵团企业交储困难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将新疆部分库点的单笔合同由400吨调整为5000吨,新疆交储实际成交又大幅增加,28日成交量达到收储以来的最高值70310吨。截至12月31日,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217.278万吨,其中新疆140.244万吨,占64.5%,内地77.034万吨,占35.5%,其中湖北和山东分别占12%和8.28%。
2011年最后一周,新疆棉区收购基本结束;长流流域进入收购末期,停收企业增多,收购量普遍减少;黄河流域则相反,正处于春节前的收购旺季,收购主体增多,许多地方小型企业入市抢资源,收购数量和价格同步上升。据中国棉花协会加工分会调查,长江流域三级籽棉明显减少,霜黄棉较多,以四、五级为主,328级籽棉收购价格为8.18元/公斤,与上周基本持平。黄河流域收购品级在四级以上,质量有所提高,籽棉收购价格也由上周的8.05元/公斤上涨为本周的8.09元/公斤。由于临近元旦假期,国际棉花市场成交清淡,在外围市场走高的带动下继续反弹。12月30日纽约期货市场近期合约结算价收于91.8美分/磅,较前一周上涨4.56美分。Cotlook A指数为96.65美分/磅,较前一周上涨3.75美分。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周末为104.14美分/磅,折1%关税价格16841元/吨,低于国内相近等级2339元;折滑准税后价格为17321元/吨,低于国内18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