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度棉花采摘交售基本结束以后,射阳县棉花协会对全县棉农当年的植棉收益状况以及来年的棉花种植意向作了一些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全县棉花减产,棉花收购价格持续走低,而种植成本上升,使棉农的植棉收益下降,将导致2012年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再次大幅缩减,从而引发对政府和国家政策更多的期盼与建议。
一、现状 植棉收益下降。2011年全县棉农的植棉收益
由于受棉花产量、收购价格、生产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大幅下降。
1、单产有所减少。由于在5月份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以后,反复受到不良天气的影响,使棉花与前茬作物的共生期延长,生长发育滞后,秋桃占比扩大。县作栽站9月10日调查,在总成铃中秋桃所占比例达到了57.8%,比上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进入裂铃吐絮期以后,又多次出现气温低于棉花生长的最低临界点,日照时数偏少,光照强度弱,使部分棉桃无法自然成熟,单铃重明显减轻。据测定,平均铃重不足4.1克,比上年减少了0.6克左右。虽然在“霜降”以后气温高于常年,明霜又比往年晚来了20多天,使晚铃的成桃和采收率均有所提高,但最终亩产籽棉还只有191公斤,比上年减收23公斤,减幅为10.8%,比近5年225公斤的平均产量则减少了34公斤,减幅达到15.1%。
2、棉价持续走低。2011年射阳县新棉上市时间较常年晚了半个月,国庆节后企业收购才陆续开始。县棉花协会《价格周报》显示,企业收购籽棉的周综合平均价格,从10月初第1周的每公斤8.6元开始,以后随着棉主副产品棉籽、短绒市场价格的下行和棉花市场需求的低迷,每周平均以0.1元的幅度持续走跌,到11月中旬的第7周时,同等品级、衣份的籽棉价格已降至8.04元。从11月下旬开始,随着5、6级籽棉交售比例的逐渐增高,价格进一步放低,第8、第9周分别降至7.4元和7.1元。至收购结束,企业收购的平均价格每公斤已降至7.72元。而棉农多数是在家门口将棉花卖给经纪人的,实际得到的要比企业收购价格还要少0.4元左右,平均只有7.3元,比上年10.84元减少了3.54元,减幅达到32.7%。
3、植棉成本上升。受固定成本、物化投入和劳动用工价格全面提升的影响,全县棉花的种植成本突破了1400元,达到1413.2元,比上年1218.5元增加194.7元,增幅16%。其中:固定成本包括公摊费用、土地租金、农机具折旧等计77.95元,比上年61.04元增加16.91元,增幅27.7%;物化投入包括肥料、农药、薄膜、育苗耗材等在内计381.97元,比上年349.12元增加32.85元,增幅为9.4%;劳动用工成本主要由自投工日折价、雇工费用和机牛作业费三块构成,合计为941元,比上年791.48元增加149.52元,增幅达到18.9%。在总成本中,以现金支付的直接成本为561.3,占总成本的39.7%,棉农自投工折币为852元,占总成本的60.3%。
4、收益大幅下降。经过核算,2011年棉农植棉的直接收入亩平1394.3元,加上国家良种补贴15元(实际有些棉农租地植棉的还得不到),总计只有1409.3元,比上年2331.86元减少922.56元,减幅达到39.6%。扣除总成本后的纯收益-4元,即使含自投工在内的收益也只有848.1元,比上年1858.91元减少了1010.81元,减幅为54.4%。这种收益状况,明显低于粮食。我们把与棉花同在秋季收获的水稻的收益状况作了一些比较,更加显示种棉花不如长水稻。射阳农委数据,2011年全县88.78万亩水稻,其中95%为粳稻,平均单产634公斤,收购均价为2.9元,比国家最低收购价高出0.34元,增幅为13.3%,亩直接收入为1838.6元。加上包括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计116.5元,总收入为1955.1元,扣除包括用工(仅有棉花种植的四分之一)在内的总成本912.1元,纯收益为1043元,而棉花是负数(还未计算棉花因套种留有空幅而对前茬作物产量的影响)。即使把自投工算进去,收益差仍达422.9元。
二、意向 植棉面积缩减。
植棉收益的减少挫伤了棉农来年植棉的积极性,初步统计,2012年全县的棉花面积将大幅缩减。秋播以来,县棉花协会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多次组织对棉农的植棉意向进行了调查。
1、样点调查。最近我们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又把调查的范围扩大到全县7个镇11个村36个植棉户,2011年累计植棉236亩。2012年植棉意向,减少种植的有17户,占调查总户数的47.2%,累计减少面积58.5亩,占2011年实种面积的24.6%。我们曾在秋播现场看到,凡是准备减少棉花种植的棉农都在棉田里种上满麦,品种以晚于大麦成熟且有国家多项补贴的小麦为主,没有预留棉花育苗用的苗床。耦耕镇棉农黄桂发今年种了7亩地棉花,来年只种5亩。直言今年年辰不好,棉花减产,棉价又那么贱,种棉花的收益即使和产量不是太高、价格也不是太贵的玉米比也大有不如,来年还有谁再去种那么多棉花。
2、面上情况。在合德镇的新宏村,我们随机调查了10个植棉户,2011年植棉面积最多的有12亩,少的也有3亩,累计62亩,来年基本没有一户有种植棉花的打算。在四明镇的六塘村、陈洋的南北村,棉农告诉我们,2012年除了一些地势较高、不易灌溉或没有水源的格子田再种些棉花外,其余都不种了。部分棉农秋播时棉花采摘还没有结束,就连根拔了,有的种麦子,有的栽油菜,更没有预留棉花移栽的空幅。
3、全县意向。尽管县政府在秋播前就下发了文件,规划2012年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但从秋播及预留茬口和棉农的心态看,听信执行的很少。棉农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种植权,将按照农产品的价格趋向和收益状况来落实自己的种植计划,不再听受集体种植规划的安排。据此推测,2012年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将缩减到40万亩以内,比照2011年的实际种植面积减幅将超过25%,成为全县有史以来植棉面积最少的一年。但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目前还是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部分棉农表示,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的多少,还将根据国家扶助棉花生产的政策和下年度棉花收储价格来调查,最终要在“清明”前后棉花营养钵育苗播种时才能基本确定。
三、期盼 国家政策扶助。
射阳植棉面积的减少,但愿是个别现象,如果全国都出现这样的局面,必定导致棉花资源减少、供不足需的矛盾更为突出,极有可能再现棉价暴涨,进而影响产业的发展。射阳一直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棉花生产的大县,目前虽有部分棉农准备减少棉花种植的打算和安排,但还有不少习惯于棉花种植的棉农都期盼着国家通过政策扶助来提高棉农的植棉收益、稳定棉花的种植。
1、政府要重视棉花生产。近几年全国的棉花生产仅有农业部门的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措施,而没有政府的具体指导和直接参与,力度明显不足,落实更加不易。一是政府领导要从国家层面上去研究和探讨棉花产业的发展,千方百计调动棉农的植棉积极性,以更大范围地稳定棉花种植。二是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兴棉战略,引导棉农在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注重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提高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植棉收益。三是认真规划,统筹安排棉花的种植计划。近几年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项目的实施,给农民种植增添了许多新选择,随之而来的是对棉花种植多了一些随意性。因此政府应加强引导,统筹安排,本着因地制宜、宜棉则棉的原则,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平田整地、盐土改良、低产田改造以及减少或淘汰产量、价格、收益都比较低的小宗作物的种植面积等多种办法来安排好棉花的种植。
2、完善临时收储政策。2011年国家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是为了稳定涉棉各方的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防止棉价暴涨暴跌而引发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更好地促进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但在预案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使政策的出台的初衷没有完全达到,棉农也未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收益。特别是当棉花市场价格低于收储价时,符合收储条件的企业由于受收购资金、收储品种等多方面条规的制约,不能敞开收购,大量吃进棉农交售的棉花,棉农不得已以较低的价格将棉花卖给非收储企业或无证加工企业,使自身的利益得不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因此迫切希望国家及相关部门在制定下一轮收储政策时,更多地兼顾到棉农的利益。
(1)合理确定棉粮价格比。棉农认为国家在测算棉粮比价时,应把与棉花同期收获的主要粮食品种选作比照物,且以其市场价格来推导棉粮比价系数,使国家出台的棉花最低收购价格更为公允。
(2)提高棉花的最低收购价格。综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走势、种植效益和棉花生产的成本投入状况以及棉花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步提高棉花的最低收购价。我们在与棉农的交谈中,虽有棉农主张通过国家增加补贴来稳定棉花的种植,但多数棉农认为,增加补贴并非是稳定棉花种植的长久之计,只有像粮食生产一样,在不断提高收购价格的同时,辅以国家补贴,才能较好地稳定棉花种植。当然,棉价提高后,会给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压力,建议国家通过税率调整或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来给予化解。
(3)健全收储制度。一要简化手续。及时办理企业的审核准入手续,以方便参储。二要提高收储的综合服务水平。妥善处理收储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以加快交储。三要增加收储品种,以更好地解决参储企业收购品级受限和棉农“卖棉难”。
3、增加植棉补贴。棉花生产相对于其它大宗农产品比较,多数年份效益较低,国家补贴比照粮食更显补贴项目少、标准低。因此棉农盼望国家能增加植棉补贴项目,提高补贴标准,尽快将棉花生产从经济作物中剔出,列入大宗农产品目录,和粮食生产一样,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并提高棉花良种补贴的标准,以调动农民种植棉花、种好棉花的积极性,使国内棉花生产保持总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