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纺织业在变革中爆发的时期已经到来。
新疆一些棉花大县没有自己的棉纺企业,但内地许多企业却无棉可纺。纺织业向新疆转移,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产业转移更是一次产业升级的过程。大规模的转移或会因为当地产业链配套环节的不完善而导致产业链环节脱节。
一向盘踞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纺织产业正在大规模地向西北战略要地新疆进发。
12月20日,新疆麦盖提县与河南郸城县华富纺织有限公司举行了5万锭纺纱项目的签约仪式。今年3月日照三银纺织公司5.3万锭纺纱厂已落户麦盖提县,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2012年底前将投产2.7万纱锭,2013年底前将全部达产。
这只是新疆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2010年新疆共有纱锭约600万锭,其中超过60%来自沿海企业。而目前在新疆投资创业的知名纺织企业已达20多家,如华孚集团、雅戈尔集团、巨鹰集团、泰丰集团、溢达集团等。
在《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政策指导下,新疆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承接纺织产业向新疆转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行业办公室主任刘燕宁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自治区非常重视纺织产业发展,在所有行业里,新疆对纺织行业的政策支持是最多的。
基于政策支持以及新疆的资源优势,大批纺织、服装企业选择落户新疆。与此同时,产业下游联动困难,染化料、机配件等配套产业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也在考验新疆纺织产业的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新疆纺织业在变革中爆发的时期已经到来。
布局前端产业链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占世界棉花产量的8%左右。12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发布《2011年新疆自治区棉花生产销售与政策建议报告》称,2011年新疆自治区棉花播种面积2457万亩,较上年增加12%,估计总产达到284万吨,增长14.5%。
但是,在纺织产业向新疆转移之前,棉花资源优势却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在新疆,很多棉花大县没有自己的棉纺企业。每年,棉花生产企业都为了弄到车皮往外运输棉花而发愁。棉花资源大量销往其他地区,产业链上游的高附加值部分没有留下来,税收没有增加,新疆本地的棉花产业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对本地经济发展
不利。
与此同时,内地许多企业面临“无棉可纺”的局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棉花短缺、棉价波动较大,一度还曾使国内很多棉纺企业老板颇为头疼。长期以来,纺织业在沿海地区过度集中,也造成了运输、土地需求、环境、能源消费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东部沿海省市的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和原料产地转移也是必然趋势。
如何整合资源,将新疆棉花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竞争优势?这是新疆纺织产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借助新疆纺织产业发展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新疆正着力推进棉纺织、针织、家纺、印染、服装、毛纺织、产业用纺织品七大产业的对接,通过促进产业链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升级。
纺纱项目落户新疆,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其棉花的销售与加工问题,以便更好地布局纺织产业链前端,而且可促进棉农增收,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2010年新疆共有纱锭约600万锭,其中超过60%来自沿海企业。
“新疆也将积极促进国内外具有产业链优势和销售渠道的深加工纺织大企业、大集团在新疆建立产业链的前端,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紧密联系的产业链,力争‘十二五’期间棉纱就地转化率(棉布用纱)达20%以上;棉布转化率(印染用布)达15%以上。”刘燕宁表示。
重拳吸引纺织业转移
为更好地承接纺织产业转移,自治区对新疆纺织产业做好了规划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梁勇表示,纺织产业是新疆最有潜力的产业,但新疆不应该是个单纯的原料供给地,应快速延长棉花产业链,成为全国性的纺织工业基地。
梁勇介绍,按照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以市场拉动产业,建设“两城七园一中心”:两城包括石河子纺织工业城、阿克苏纺织工业城,七个园区以及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商贸中心。其次,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率先吸引大企业落户新疆,逐步完善产业链。第三,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产业,建设新疆西部服装产业工业园。最后,发挥长绒棉基地的优势,大力生产高支纱、高附加值产品,和内地形成差异化竞争。
不得不承认,新疆在纺织产业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资源基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与8个国家接壤,有16个对外开放口岸,从新疆进入周边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更节省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这对内地纺织企业很有吸引力。例如从新疆阿克苏地区进入欧洲市场比从欧亚大陆桥缩短1200公里,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四分之三,运费降低二分之一。
但其劣势同样很明显:缺少配套设施、染化料市场带动力不足、产业下游联动困难等。而产业转移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与人才资源,当前无论是在对企业经营、产业转移、还是政府协调来说,关键是充分协调人才资源,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企业在新疆发展的瓶颈。
为了扬长避短,自治区政府在政策方面给足了优惠,此外还加强了政府的服务职能。
在政策方面,来新疆发展的企业除了可以继续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外,自治区政府还对新建和扩建的纺织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下游产品开发上给予专项资金的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征5年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免征5年房产税和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等优惠政策。
纺织产业在新疆也是最受政策宠爱的产业之一,刘燕宁介绍,棉花、棉纱的远距离运输每吨有500元补贴,对棉纱的各项补贴每年可达1亿多元。不仅如此,新疆各州、县、市也相继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纺织企业投资。
通过纺织产业转移交流会,建立新疆与19个对口援疆省市间纺织产业转移合作的长效机制,组织与援疆地区实施产业对接,搭建企业合作共赢平台,引导各地优势企业到新疆投资建设,必将极大地促进新疆棉纺织基地的建设步伐,推动新疆纺织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此外,自治区政府还积极营造产业转移的软环境,设置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形成高效服务企业的机制,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服务。提高企业对原料的掌控能力,优化棉花加工布局,支持纺织企业参与产棉区籽棉收购
加工。
为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自治区政府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八所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加快为行业发展培训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
产业转移的隐患
不可否认,一方面,新疆凭借资源优势和战略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另一方面,棉花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也使一些大型棉纺织企业选择将工厂建设在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疆。
而政府政策支持更加坚定了纺织企业到新疆发展的信心。2011年7月,工信部在新疆召开新疆纺织产业转移交流会,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等参加会议。仅两个月后,新疆建设兵团制定了《兵团纺织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并出台《兵团棉纺织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新增棉纺锭给予每万锭100万元补助。
大批的纺织企业已经打算到新疆落户。不过,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隐患也随之而来。
对于什么样的企业能够落户自治区内,刘燕宁告诉记者:“招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各地方自己在谈。”由此可见,自治区对纺织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了宏观的规划,但是仍缺乏具体细致的发展目标。
在朱庆骅看来,目前新疆纺织业受到政府、企业、市场的多重关注,无论是注资还是人才引进,所有环节都被积极调动起来了,预计未来新疆纺织业将获较大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使其获得规模效益,在全国纺织工业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产业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等多个环节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产业的成功转移,而不是简单的设备、厂房的搬迁。
产业转移更是一次产业升级的过程,大规模的转移或会因为当地产业链配套环节的不完善而导致产业链环节脱节,而市场需求未出现大幅上涨,企业对纺织投入加大,或会导致产能过剩的状况,削弱企业利润。
对此,应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量,同时加大下游产业环节的建设力度,完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