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获得了一份由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香港、澳门等21个城市的消委会以及消保委联合发布的运动服比较试验结果,虽然结果显示国内市场运动服整体质量状况较好。但令人意外的是,上了质量黑名单的却是四大知名品牌,分别是匡威、哥伦比亚、乐途以及来自奥地利的知名户外运动品牌诺诗兰。
知名牌牌上黑名单的事情早已补新鲜。当笔者向专业人士求教,为什么这些品牌屡屡被查出质量问题时,“都是代工惹的祸。”他们不约而同的说。
有人说,代工,这个曾经扩大了品牌影响力的生产方式,目前正以其不断出现的状况让品牌屡屡受挫,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代工,让品牌轻装上阵
熟悉品牌运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运作品牌真是一项烧钱的工作。”是的,要创立品牌和维护品牌,你就得打广告。
打广告是需要烧钱的。以目前广受关注的凡客为例,尽管它避开了花费高昂的电视广告,选择了价格相对较低的门户网站和公交站牌,其广告费用也是天价。公开资料显示,凡客在2009年的广告投放就有2亿元,而2011年则突飞猛进,达到10 亿元。有媒体分析,凡客诚品每销售一件商品,其中就含有10元的广告营销费用,相对凡客诚品网站上随处可见的几十元的商品而言,这笔广告费可谓奢侈。即使这样,凡客也不敢停住其广告的投放。所谓品牌不止,广告不止。
当然,除了广告,服装品牌运作中的设计、生产、渠道、终端、物流,哪一项都是需要花钱的,哪一项也不能省。做品牌真是费心费力的事儿。给自己减负成为需要品牌朝思暮想的事儿。耐克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推行“轻资产运营”模式。所谓“轻资产运营”模式,是将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自身则集中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业务。这种模式降低了公司资本投入,特别是生产领域内大量固定资产投入,以此提高资产回报率。耐克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将“横向一体化”和“供应链管理”发挥到极致。进入20世纪90年代,“轻资产运营”模式在众多行业内被采用,耐克的竞争对手也纷纷选择“耐克化”生存方式。
对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媒体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其是体育服饰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真正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的第一大功臣。不论别的品牌有没有学到其供应链管理的学问,但是此后几乎所有的服装品牌都在像耐克一样寻找代工工厂加工自己的品牌产品。
事实上,代工也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品牌运作的风险。2010年棉价飙升,特别是进入9月份后,棉花价格的上涨速度明显加快。截至9月25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已经从9月初的18002元/吨,上涨至20236元/吨,涨幅达到12.41%,创下1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而和2009年9月相比,一年时间里一吨标准棉已经从8000元飙升到20000元以上,足足涨了1.5倍。
当时的代工企业和品牌企业的生存状态可谓是两重天。“代工企业的利润本来就很低,原材料成本涨一点降一点,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非常大。”代工企业如是说。
“对知名服装品牌来说,零售价至少是所有生产成本的5倍;即便是普通的服装品牌,零售价也在生产成本的3-4倍以上。例如一条三四百元的牛仔裤,成本上涨十几元并不会对企业产生太大影响。”品牌企业如是说。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代工企业为品牌企业大大分担了原料上涨的风险。另外,品牌企业给代工企业订单,如果检测发现其不合格,一般根据合同可以将订单取消。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产品质量风险也被代工工厂分担了。
利润,不平等分割
品牌企业与代工企业的利润有天壤之别。
根据《理财周报》的报道,国际大牌Armani的代工成本也不高。以成衣为例,中档以上的衣料大约70元/米,中档大约30元/米至40元/米,生产一套西装,大约用料3米,也就是说,一套西装的用料成本大约在90元至210元之间。
代工企业的利润和品牌的利润不可同日而语。尽管我们可以把这些理解为品牌的力量,那是需要时间沉淀而后得的。但是细细算来,那些利润差额仍难免让人替代工企业扼腕叹息。业内专家认为,入世十年,代工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一件衬衣的代工利润从10元降低到1元,不断变化的汇率和通货膨胀让生存变得异常艰难。
看看那些众多由代工企业发展起来的品牌企业,我们也能推测出代工企业的艰难处境。所谓拿多少钱,担多大责,那么,对于只拿微利的代工企业,着实不应该承担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全部责任。
质量,可从源头上控制
为什么代工屡屡出现问题?是其模式本身的问题吗?
代工是一种品牌运作模式,这种模式事实上包含了一个原理,让“企业做自己擅长的事”。服装加工企业做自己擅长的加工,品牌企业做自己擅长的设计和宣传。这本来是双赢的模式。
重新审视那些代工出现问题的品牌,探究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因为订单着急,往往省掉了其中的价格监测环节,这是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业内人士说。按照合同,产品不合格,订单可以取消,品牌可以另外选择代工工厂。在目前中国服装企业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笔者相信换一家代工工厂觉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代工工厂的生产是完全可控的。品牌产品出现问题的原因不是代工模式,而是其品牌在验收代工产品的环节出现了问题。
我们也看到了避免代工出现问题的实例。据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企业危机管理专家况杰说,他以前在一家日本的贸易公司工作,那时的做法是我们派人长期驻守在代工厂,每天都检查代工厂的生产过程,如果有问题当天就能发现,要求他及时返工,如果产品不合格就拒收,不要等到产品流到市场上再去检查,这样基本上就能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出现。
在近期运动休闲服装检查中,出现问题的环节多集中在色牢度和ph值上。这两项指标不合格,对于品牌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尤其作为运动服装,染色牢度差的容易遇到水、汗渍或唾液时,颜料容易脱落褪色,不仅影响美观,并且颜料中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可能会被皮肤吸收,危害健康。
但令人遗憾的是,名牌服装的解释又是将问题转嫁给代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让利消费者,服装产品代工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因此难免带来产品质量监管存在把控风险。品牌企业此时的做法普遍是将问题踢给了代工企业,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理论上,将生产环节外包不利于品牌企业控制产品的质量。事实上,将生产环节外包(找代工)也让消费者心理不舒服:我就是要穿品牌的衣服,可是这件衣服是代工做的,那我穿的岂不是代工共产的衣服?如果此时,品牌企业再没有把好关,让不合格的衣服到达消费者的手中,消费者不禁要问:自己身上穿的这件衣服和衣服上的品牌究竟有多大关系呢?尤其是品牌服装在出现问题时候,消费者的这种疑问更加突出。
代工,这一模式为品牌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还将是品牌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至于产品出现了问题,那是品牌自身运作的问题。虽说代工模式脱不了干系,但绝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