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我国“三农”工作的第九个中央文件发布,这份以《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为题的1号文件的主旨涵盖了加大农业投入的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等内容。从涉及棉花产业的内容看,其中不乏新意。
继续强调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文件指出要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积极扩大规模,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乡大力开展整建制创建。大力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区域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支持政策。目前看,我国已基本确立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山东、河南、河北为主的黄河流域棉区和湖北、安徽、江西、湖南为主的长江流域棉区等三大国内棉花生产优势区,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以主攻单产为主要目标的高产创建活动也已初步开展。文件提出的在“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乡大力开展整建制创建”为首创性提法,这对推动我国棉花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打破长期以来我国棉花需求中相当部分依赖进口,价格上受制于人有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单产尤其对内陆植棉区具有启发意义。以目前我国内地皮棉单产80公斤、种植面积4621万亩计算,单产每提高10公斤就能增加近50万吨的供应量。我国内地棉区单产提升尚有空间,对减少纺织需求的对外依赖性利莫大(博客,微博)焉。
继续强调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文件指出要“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应当看到,我国在棉花种植基础设施、种植技术、种植机械装备方面,仅在新疆实现了初步的现代化,广大内陆棉花种植区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距离美国还有较大差距,仅靠棉农的勤奋和辛劳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文件提出的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投入稳定机制、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种植大户倾斜、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措施可谓是利在当前(阻止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下滑),益在长远(减少棉花生产的波幅)。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更愿意看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落实这些政策上能有更大的作为。
继续强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本次1号文件首提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健全金融机构县域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完善符合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业务特点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近年来以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为主的涉棉金融业对促进我国棉花生产和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针对棉花种植、加工、流通的信贷支持力度还是比较薄弱,部分棉农、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贷款难、资金紧现象,不利于棉花产业的正常快速发展。文件提出的“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对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弹性存贷比政策”有利于涉农、涉棉银企加大涉农、涉棉贷款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产业的“血液”注入,对提高产出、保障共给具有积极作用。如果我国今后的金融支持政策能够持续,学习并借鉴美国CCC贷款的做法将对增加我国棉花产出更有效果。
突出科技创新驱动,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文件提出,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对棉花生产而言,上述表述中提到的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很有深意。当前我国棉花种植的主要品种还是以国外种子为主,对国家棉花产业的战略性发展极为不利。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加强自主性研发,培育适应我国国情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企业既有必要也很迫切。另外,从近几年我国棉花生产实情看,提高气象预报水平、提高防旱抗涝能力对提高棉花产量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也对减少当前棉花种植、采摘、加工用工成本,提升棉花生产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提高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在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基础上,今年的1号文件更加着墨农产品市场建设。文件提出,继续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拥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供销合作社和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等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从2011年棉花收储实践看,适当补充棉花仓储设施尤显重要,这关系到今年新增收储的规模和棉农种植信心的增减。与2010年1号文件一样,文件再提“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引导生产、规避风险的积极作用”,显示了中央对我国期货市场支持农业发展作用的肯定,提振了有关各方发展、利用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信心。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今年棉花滑准税计算公式和滑准税配额调整就是在此精神指导下的调控体现,对进一步防止低价外棉冲击国内棉花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临时收储,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有1号文件作支撑,预计今年国家的棉花收储政策将会继续推进,对稳定出现下滑苗头的棉花种植面积起到搀扶作用。加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综合运用进出口、吞吐调剂等手段,稳定国内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违法行为。抓紧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提高对农业生产大县的统计调查能力,推行重大信息及时披露和权威发布制度,防止各类虚假信息影响产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总结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的经验教训,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类似美国农业部那样的全国性、权威性信息平台,致使棉花生产出现一年丰、一年歉,价格忽上忽下、波动剧烈,棉农无所适从的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1号文件的支持下,今后我国的棉花生产能够做到适时、适量、稳定发展。
综上,中央1号文件将对今年乃至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棉花种植、科技、流通、贸易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对提升我国涉棉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也将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