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民生大计问题。随着物价的全面提升,棉花市场一方面是市场价格疯涨,一方面是棉农没见到相应的市场回报。实际上,对于棉农而言,从国际市场消费到国内棉花生产的整个产业链条中,棉农的议价能力最弱,受到的冲击也更为明显。据统计,国内棉花的商品率达到98%以上,占棉区棉农收入的比重超过17%,新疆棉区的棉花收入更是占到农户家庭收入的37%。经过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棉农本来冀望于新年度棉花能卖个好价钱,等来的却是不等值。
纵观市场,2011年度天津地产棉市场呈现出:全市植棉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棉花自然品质和整体质量明显提高;收购价格持续低迷,棉农持棉待价而沽;销售市场成交清淡以交储为主,纺织企业经营困难等五大明显特点。一是植棉面积恢复性增长,棉花产量大幅增加。由于上年度棉价疯涨行情,植棉收益大幅增加,扭转了粮棉比价不合理的状况。 据统计,2011年度全市植棉面积95.34万亩,比上年度棉花面积77.7万亩增幅22.7%。去年棉花总产量约为8万吨,比上年度增幅达27.6%。二是棉花自然品质提高,皮棉品级明显改观。收购企业以入储为主,收购标准高,致使掺杂使假现象大为减少,皮棉品级明显改观,均以3级棉花为主体。三是收购价格持续低迷,棉农惜售待价而沽。去年收购市场扭转上年价格疯涨“过山车”式大起大落,籽棉价格持续低位波动小幅下滑。多数棉贩由于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收购标准高、把关严,盈利空间小,不再涉市上门,棉农惜售待价而沽;四是轧花企业谨慎经营,销售以交储为主。受市场多变和纱布等销售低迷影响,大多数纺织企业随用随购,小单、短单及代加工业务居多,皮棉成交清淡。由于市场价格低于收储价,交储成为加工企业的首选,但收储对质量、时间等要求较严,加工成本上升,盈利空间狭窄,企业不敢敞开收购,多数企业通过控制收购价格、数量,严格质量,谨慎经营;五是纺织企业经营困难。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以及棉花价格波动、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棉纱产量和纺织品出口数量回落。受收紧银根、银行惜贷影响,纺织企业雪上加霜,产销率不高,成品库存居高不下,企业处于困难边缘。
由于去年棉花收益少,甚至赔钱,今年本市预计植棉面积将会趋减调整,但从部分棉农表示看,明年还将优先考虑植棉:一是笃信棉花大小年儿的规律,去年赚得今年赔进去的,明年打算再博一次;二是种粮收益固定,种棉更具有投机性,赶上好时机仍然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