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正在巴黎参加法国texworld面料展的广东健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华英发出了一条微博,“巴黎展会的规模越来越小了,欧洲同行那是真心想转型降级呀!拉着我出主意,怎么样欧洲设计销售,中国制造生产,恨不得马上把机器运到中国来,他警告我,他的今天可能是我的明天呦,于是我也觉得有些坐不住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明天会让阎华英坐不住了?
从网友福若途的回复可以看出点眉目,“没有生产基础的设计,大约10年就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有了生产10年的经验,设计就不是问题,10年后就是中国主导了。中国有人,劳动密集型生产这个优势不会在中国短时间内消失,至少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看不到优势的消失,可以大大方方地引进生产线去生产”。
针对福若途的这段评论,阎华英在回复中道出了她的感想:“生产是设计生长的‘土壤’。”
如果舍弃掉制造生产这一中间环节,设计真的会因为没有“土壤”的滋润而失去生命力吗?
国内某女装面料企业技术总监在聊到如何制订年度面料产品开发计划时,提到了“产业链整合的技术特色”这几个关键字。企业会去关注并收集仿丝织造整理技术、提印结合技术、定位织印技术、织造与后整理结合特殊风格处理技术等,以此来作为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技术支撑。“我们想让客户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成果,提升下游服装品牌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
试想一下,是不是拥有了新的技术资讯,就可以将其自如地运用在新产品的开发中?
当然不可否认,在开发新产品时资讯的重要性,包括流行趋势的信息、新材料的信息、新设备的信息、新技术的信息邓,目前国外纺织企业在掌握第一手资讯方面还是拥有一定的优势。而阎华英的微博却直接点出了一个问题,脱离了实际操作的环节,产品也会逐步远离实际市场的需求。
这个担忧其实并不难理解。笔者也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刚毕业在一家服装企业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当时的部门领导说了一句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来到企业一切都得从头做起”。于是在最初的三个月里,笔者到缝纫车间亲手去做样衣,衬衫、裙子、西装裤、棉服、羽绒服……并下到工厂去跟单。
设计是灵感的迸发,是创造性的工作,但它也需要落地,扎根行业。在实践中成长,对于一个人是这样,对于一个企业同样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