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报道,冬去春来,许多在纽约法拉盛经营的小商业,却没能挺过经济严冬。继缅街第一家温商超市瓯江市场关门停业后,营业近20年的美宝时装,也挂出了结业清仓的大牌子,准备转型做其他行业。面对看似繁荣的法拉盛,不得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小商家开了又关?
菜农意识一窝蜂选择同业
继上世纪90年代价格实惠的华商超市占领市场、并将原有的老外超市逐渐“挤”走之后,华人经营的超市也是开了关、关了开。以缅街为例,从37大道至Sanford大道,这短短不到10条街的范围内,就有五六家大型的华人综合超市,水果摊、便利店更是数不胜数。
位于法拉盛黄金地段的瓯江市场,曾经以其低廉的价格、新鲜蔬果而一枝独秀,近几年却也难抵激烈的市场竞争,现有的经营状况无法应对每月高达几万美金的房租,而于本月22日悄然拉下了铁门。无独有偶,行走在法拉盛街头,不难发现,随着该地区新移民的增多,一家家珍珠奶茶店、手机店、超市栉比鳞次。你家鸡蛋打折,我家就要牛奶便宜;你家推出“50元包无限通话上网和短信”,我家就得“39元全包,不含税”。和广告招牌变化同样快的,是一批又一批无法维持经营而被迫易主的店家。
恶性竞争弃质量求低价
皇后区甚至周边地区的民众都知道,无论是食品还是日用品,“法拉盛的东西真是便宜!”。就拿同样一款手机保护壳来说,在皇后购物中心(Queens Center Mall)内可能售价20元,而到了法拉盛的手机店中,就只卖10元甚至区区几块钱。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同种商品的销售者过多,导致商家纷纷让利竞价。
由于成本低、利润高等原因,2011年夏季法拉盛地区一夜之间冒出了几十家珍珠奶茶店。而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就让“旁观者”从中受益。几乎每家店都打出“买一送一”的招牌,还有买一份饮品就送小吃、或者买两份就可以免费抽奖等各种促销策略。可当竞价到了一定程度,危及到成本时,一些商家就不得不改用更便宜的替代产品。在法拉盛的某家超市之中,一位读者赫然发现,2009年就已到期的火锅底料,仍然被摆在货架上。仔细翻看,这种用过期产品以次充好的现象还不在少数,令人不得不感慨“便宜果然没好货”。
经济差大集团挤退小商家
法拉盛的美宝时装虽然就在梅西百货对面,但由于店里的产品非常有特色,款式和尺码都很适合东方人,所以近些年来也有固定的客户群。一位听说该店要关门的太太,边购物边感叹说,“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根本不喜欢老美店里卖的衣服,所以总是来这里。直到现在还是有空就来,有感情了!”
时装店东主李太太介绍说,“冬天走在法拉盛街头的人,许多都穿着我们卖的羽绒服!”。可即便是这样,由于经济不景,人们的服装消费能力也有所下降,“毕竟不是需要天天买的东西!”,加上现在梅西百货等大型连锁店接连打折,小商家们根本没法与其竞争,所以才决定不做服装生意了。“别看法拉盛街头人们走来走去这么热闹,消费能力却不大!”,一位在街头摆摊的戚先生说,来来往往法拉盛的人,多数都是经济上处于中低层的民众。戚先生说话间,有几位路过的民众,来询问摊位上两三块钱的货品,最后却无意购买。
点子好创新多才是王道
“不过也舍不得这个好位置!”美宝时装李太太透露,虽然房租从十几年前的几千块,涨到了现在的两三万块,但能够租下位于罗斯福大道的店铺,还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可能会转型做99c日用品店,虽然也有不少这样的店面,但我们想从货品种类上动脑筋,做不一样的商品,希望能有所收获。”
“我觉得就是两点,创新和扩大规模”,法拉盛“老妈麻辣烫”业主刘先生说,他家是法拉盛41路第一家羊肉串经营者,当街头冒出第二家、第三家时,他们立刻就改变经营项目,开起了第一家麻辣烫店。从第一家分店到第二家,从羊肉串到麻辣烫、再到麻辣香锅,“老妈”做出了小吃的许多“第一个”。“不过自从我们家的麻辣烫卖得特别火以后,好多小吃店也跟风经营”,刘先生说,“我们不用竞价的方式来经营,而花更多的心思去想新招,不然的话,永远竞争不过大的商家”,他举例说,火锅的利润一直不错,可是后来有一家大饭店把价格调低了不少,他们于是就转而主打有特色的麻辣烫,而不是一味拼价格。
成立商业组织“通气”共荣
法拉盛华商会总干事杜彼德,对于法拉盛目前小商家的经营模式,有着更宏观的看法。“其实可以通过成立民间商业联盟之类的组织,来维持做生意的秩序”,他介绍说,许多美国本地的购物中心或繁华街道,房东都会在租户签合约之前,先了解他们准备做什么样的生意,以保证本区域商业经营的多样化和稳定性。
“比如这条街已经有了两家面包店,房东就不建议再开第三家。我们法拉盛也需要一个这样的组织,让商家们可以相互‘通气’”,杜彼德说,“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当有新的商家进来的时候,起码对于本地经济先有了解,就知道该经营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