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纺织行业正处在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纺织企业在职工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确保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报告还进一步强调:“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这一内容引发了纺织行业的广泛关注。
■政府应为教育承担更多责任
“4%,多年的期盼终于能够实现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实验室主任吴子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喜不自禁。由于教育经费紧张,学校教学设备不足、科研资金紧张等情况十分常见。吴子婴告诉记者,自己在学校做科研没有单独的实验室,她所带的研究生做实验不得不与本科学生挤在一起。对此,众多教育界人士多年来一直在呼吁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以解决因经费紧张造成的种种窘境。
吴子婴指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养成教育的“独立品格”。近年来,虽然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承担了部分科研项目,但基础研究、前沿科技研究等事关国家战略方向,但又不可能短期内产生效益的课题,不能指望企业进行大量投入,国家应当为此承担责任。
从1993年到2012年,4%这个数字就像一根敏感的神经,始终牵动着各个方面。但20年来,受财政经费配置体制、GDP增长速度、统计口径等诸多因素影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升升降降,4%始终未能实现。“政府终于下决心要在2012年实现这一目标了,我们对此深感欣慰。更希望中央与各地的相关政策能够尽快落实。”吴子婴说。
■希望教育投资向职业教育倾斜
纺织企业普遍对职工教育问题十分关注。福建泉州立恒织造公司负责人说,国家提高教育投资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教育投资应适当向企业的在职教育倾斜。
进入新世纪,一些沿海地区纺织企业开始向西部转移,但福建还在大力发展纺织业,劳动者的职业、技术素质远远不能适应行业发展。为了让新兴地区可持续发展,国家应该在这些地区的职业教育投资上有所作为。在工业集中地区办教育,奠定新兴地区人才基础,唯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疆是承接内地纺织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新疆喀什一家棉纺企业负责人认为,设备转移、产能转移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技术人才的转移。近十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疆基础建设、能源、少数民族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投入。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疆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这就需要国家在加大对新疆投资的力度时,把提高本地区人员从业素质、职业素质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考虑。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大幅增加,对国内职业教育有多大影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梅珍在回答记者这一问题时表示:“利好是肯定的,经费充足是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据她介绍,多年来职业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但政府投入不足,尤其是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投入明显不足。例如她所在的学校基本都是靠学生缴费维持开支,包括学校基本建设、教师工资、实验室设备、日常教学活动等。经费的紧缺大大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只要经费能够到位,我们一定把钱用在‘刀刃上’。”王梅珍说。
在今年两会上,王梅珍提交了关于《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职业教育作用的建议》。她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上不能满足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升级的需要;同时职业教育培训在促进转移农民再社会化方面的功能发挥不足。因此应当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定位,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准入的联动机制,建立多层次不同等级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