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至今,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先后经历了由“大跌”至“大涨”,继而逐渐趋于平稳的发展过程。2011年在国内市场先扬后抑、国际市场需求快速释放的环境下,我国缝机业整体上保持了前高后低的增长态势。
从宏观上看,产销数据全年持续增长,但同比增幅逐月趋缓。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测算,2011年我国缝机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约643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缝纫机类产品583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较2010年回落72个百分点;非缝纫类缝制设备产品约60亿元,同比增长20.0%,增幅较2010年回落5个百分点。全年生产缝纫机1706万台,同比增长6.87%,增幅较2010年回落30个百分点。其中:家用缝纫机738万台(普通家用机202万台,多功能家用机536万台),增长2.9%;工业缝纫机968万台,增长10.69%(含电脑刺绣机5万台,增长11.1%)。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行业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缝纫机类产品及零部件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4.1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1.72%。其中:出口20.0亿美元,增长24.21%;进口4.1亿美元,增长4.19%;贸易顺差15.9亿美元。行业出口全年保持高位运行,月出口额连续三次刷新月出口额最高纪录,7月份出口额更高达2.05亿美元。
从行业效益来看,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受人力成本、人民币升值等综合因素影响,企业运营压力不断加大,资金链隐忧凸显,行业因结构调整而带来的利润增长不断遭到蚕食。2011年我国226家规模以上(年产值2000万以上)缝制机械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75%,而利润总额和销售利润率却分别同比下降1.37%和17.63%。226家规模企业中亏损企业19家,比2010年同期增加6家企业,亏损金额1.4亿元,同比增长179.13%,行业亏损面扩大,亏损深度加深。
综观全年发展趋势,行业呈现出“前高后低”、“内冷外热”、“量涨利降”的特点,具体运行情况如下:
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产销全年呈现增长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图表1.),2011年我国226家规模以上缝机生产企业产销量值持续高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34.45亿元,同比增长17.88%;工业销售产值324亿元,增长16.48%;销售收入326亿元,增长19.75%,行业资产总计286亿元,增长10.43%;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6.1万人,增长5.18%。行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显著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据中缝协统计显示,2011年行业105家整机企业累计生产缝制机械768万台,同比增长16.31%;累计销售缝制机械732万台,增长11.69%,产销率95.3%。行业各产销指标呈现两位数增长趋势,但相比2010年同期近50%以上增长均幅,2011年行业产销同比增幅明显回落。
产销增速逐步放缓 行业景气指数不断下滑
在全行业产销整体增长的大趋势下,2011年中国缝机业发展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态势。上半年行业市场延续了2010年的“供不应求”,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直至二季度末随着行业产能的持续性恢复和内、外销需求的逐渐饱和,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快的满足,行业供需关系渐趋平衡。
2011年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末以后,国内外市场需求渐显疲软,行业供求发生较大转变。下半年,我国缝机业产销值同比虽仍增长,但其增幅比上半年明显减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下半年我国226家规模以上缝制机械生产企业月产值平均增速较2010年下降至少10个百分点以上,且产量月同比增长快于销量同比增长,行业产销率逐月下滑,市场显现“供大于求”局势,企业库存大幅增长。另据中缝协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行业105家整机企业累计存货达81万台,同比增长13.65%。
而从行业综合景气指数来看,2011年我国缝机业景气指数全年呈现不断下滑趋势,自年初1月份的130,逐月下滑至12月的93.44。同时,行业各项经济运行指数也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销售景气指数和出口景气指数均已低至警戒水平,而利润景气指数更是降至65.24的低位,行业发展前景偏“冷”。
出口量值高速增长 市场呈现“内趋冷、外趋热”
不同于2010年内销市场的“一枝独秀”,2011年外销市场得到了国内缝机企业更多的“关注”。一方面,连续红火一年多的国内销售,将金融危机期间积累下的市场需求消化殆尽,同时随着国际服装市场补库行为的结束,这一波热销终告一段落。二季度开始,内销大幅度下滑,国内主要经销商二季度订单量同比平均下滑达40%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内销市场的疲软,曾于2010年受限于行业产能恢复缓慢而备受冷落的海外市场终于聚集起国内缝企的目光,迅速替代内销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主力因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26家规模以上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出口额占销售比重从年初的37%,增长到年末的39%。另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缝机业出口全年保持高位运行,累计出口创汇20.05亿美元,增长24.21%,3月、4月起单月出口额更是连连创行业月度出口额历史新高,7月份出口额更高达2.05亿美元,创造了新的月出口额最高历史纪录。
市场竞争加剧 高成本吞噬企业利润
2011年,缝机企业不断扩张的产能与有限增长的市场需求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随着市场逐步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价格战再一次升级白热化。
而另一方面,综合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则进一步吞噬着缝机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2011年国内通货膨胀持续走高,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持续加剧的人民币升值现状等,使企业运营压力不断加大,资金链隐忧凸显,行业因结构调整而带来的利润增长不断遭受蚕食。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缝机企业用工成本平均增加15%-20%,原材料成本平均增加10%-15%,其他成本平均增加10%左右,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而同时全年人民币累计升值又高达4.5%,更进一步削弱了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部分产品出口接近“零利润”。不断上行的生产成本直接削弱了企业的赢利水平,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较大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我国226家规模以上缝机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75%,而利润总额和销售利润率却分别同比下降1.37%和17.63%,行业累计利润总额同比自9月开始呈现负增长。226家规模企业中亏损企业19家,比2010年同期增加6家企业,亏损金额1.4亿元,同比增长179.13%,行业亏损面扩大,亏损深度加深。行业产销增长,效益下滑。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随着服装等下游行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效、节能、特殊功能类的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需求量大幅上升,2011年我国各类缝机产品中,电脑平车、花样机及其他带电控装置缝纫机产量增长明显高于行业产量平均增速,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进程加快。
据中缝协统计显示,行业105家整机企业生产带电控装置缝纫机近140万台,同比增长40.20%,增幅远超过全行业产量6.87%左右的平均增长率。据测算,目前带电控装置缝纫机所占工业机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25%增长到2011年的27%。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电控高速平缝机,其年内产销增长惊人,其占高速平缝机的产量比例由2010年同期的36%猛增到2011年的40%以上,极大地推进了行业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已逐步成为企业的主打产品和新利润增长点。而从出口数据来看,2011年我国出口缝纫机整机量增长7.59%,值增长23.56%,整机出口单价比上年同期提升14.82%,产品出口结构亦进一步优化。
在企业结构调整方面,随着近两年行业产销增长拉动因素由“内销”向“外销”的明显转变,我国缝机企业也进一步优化自身市场结构调整。在最近的行业调研中,不少曾经以内销为主的企业,都在逐步扩大企业外销比重,顺发、汇宝等企业内外销比重均达到1:1左右;而以外销为主的部分企业也在逐步扩大对内销售,平衡企业内外销市场份额,以保障不同行业形势下企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行业资源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仅以行业前15家骨干企业数据为例。2011年,15家骨干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8.8亿元,同比增长23.67%;累计销售收入89.5亿元,同比增长18.71%;累计利润总额5.3亿元,同比增长34.59%;15家骨干企业各项指标数据平均增幅均高于行业平均增幅,且15家企业的累计工业总产值所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亦由2010年的14%,增长到2011年的15%,行业产值集中度有所提升。而相较于行业利润总额的负增长状况,15家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则呈现大幅增长,行业利润明显向优势企业集中。
同时,行业企业间的资源整合、战略合作不断提速,更加快了资源向行业骨干企业集中的步伐。仅以重机和高林公司为例:自上半年重机与高林合作之后,据两家公司上市报表披露,2011年重机销售缝纫机约70万台,同比增长25%,缝纫机销售额5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同比增长10%,仅4月-9月缝纫机利润就达1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同比增长125%;而高林2011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28.8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16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净利润5.4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12亿元),同比增长5.27%。而兄弟、方正、中捷、杰克等行业骨干企业2011年也均实现了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