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订单萎缩,但是也有好消息。”
4月6日,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服装辅料企业,宁波盟恒服装辅料公司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起目前的生产经营形势时表示,今年以来,来自欧美和日本的订单下降了20%-30%,但是来自非洲和印度等地的订单增加了15%-20%。
企业订单的变化更直接地反映在经济数据上,今年1-2月,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明显,分别只有2.4%、4%、2.9%、5%,比去年同期的9%、13.9%、12.5%、13.3%,几乎下降了2/3。
温州、东莞、深圳甚至均出现了工业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负增长的情况,北京、上海则出现了财政收入或出口交货值负增长。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西部的省市的经济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今年1-2月,湖北、湖南、安徽、贵州、重庆、陕西等省(市)工业都保持了17%左右甚至更高的增速。陕西、安徽研究部门预测,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13%左右,这与上述沿海四省(市)不超过8%的预期,形成明显反差。
温州、深圳、东莞工业负增长
进入2012年,温州、深圳、东莞等地的经济出现了罕见的负数。
今年1-2月,温州出口下降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5.7%,实际利用外资下降64.5%,新签协议项目金额和外资协议个数,分别下降177.8%、66.7%。同期,深圳、东莞也出现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3%、12.5%的情况。
针对这些变化,地方企业和行业人士认为,这与目前的出口形势严峻,以及经济转型有关。
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林进友告诉记者,温州鞋业目前面临工资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加上外需不振,出口遇到很大的困难,唯一的出路是加快转型,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目前,宁波和温州均遭遇到较大的出口压力。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数字,今年1-2月宁波出口交货值下降14.2%,温州下降4.1%。仅宁波一个地区就导致浙江省1-2月出口交货值增速下降3.6个百分点。受此拖累,1-2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370.3亿元,同比下降2.0%。
宁波盟恒服装辅料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出口订单整体在下降,唯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订单,能部分弥补欧美市场需求的不足。
“企业目前都是根据订单在进行生产,但是员工工资成本不断上升,今年春节后一般上升5%-8%左右。”上述人士透露,目前一般员工月薪为2500-3000元,由于加薪幅度有限,用工仍有短缺。
林进友也表示,今年春节后的农民工回流高潮没有出现,铁路部门也是提前结束了春运高峰期。“农民工春节后返工推迟或者减少,的确影响了生产。”林进友说。
根据浙江统计局的调查,今年1-2月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市场需求减弱,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金紧张等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沿海经济减速显端倪
对地方经济熟谙在心的一些专家并不认为是用工荒导致东部沿海工业下滑。
深圳大学特区经济研究中心钟坚认为,沿海经济减速不可避免,特别是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预计苏州、温州为代表的长三角等地,由于过去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很难再有高速增长。
目前,深圳、东莞仍高度依赖外需,深圳出口占据经济总量的40%,东莞甚至占到80%以上,这类外向型经济主要是做来料加工,赚取微薄的利润,在欧美国家开始大量启动再制造业发展的背景下,珠三角经济必将放慢。
“深圳有华为等大型高科技企业,可以支撑一下,但是东莞则没有这样的大企业,所以未来几年经济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他说。
钟坚指出,深圳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3万美元,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从这个角度看,深圳经济减速符合经济规律。但是,深圳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的短板,比如根据国际经验,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比重应该达到70%,而深圳只有50%。
深圳统计局发布报告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当前的回落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正常反应,而且也没有回落到2009年同期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
上述分析报告指出,目前“经济增速适度回落反映了深圳自身主动进行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带来的正常影响”。
深圳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又遭遇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的适度放缓,反映了深圳经济从速度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反映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正常影响和变化。
记者从一些企业了解到,目前深圳经济放慢,属于转型阵痛。
深圳新维服装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保税区,该公司总经理应强告诉记者,公司一直都是生产服装成品,出口欧美市场。而从2012年1月开始,出口减少了近三成。 应强并未显示出忧虑。原因是,今年年初的利润比去年还好一些。“公司早有准备。”他说。
受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不景气影响,欧美两大市场的消费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2011年下半年,应强的公司就开始开发内地的新客户,到现在已经培养起2、3家比较稳定的大客户,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8月份。
据应强介绍,现在公司的目标是外贸占六成、内销占4成,不能过度依赖国外市场。
京沪浙粤大减速 经济局部降温
2011年下半年,应强的公司就开始开发内地的新客户,到现在已经培养起两三家比较稳定的大客户,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8月份。
据应强介绍,现在公司的目标是外贸占六成、内销占四成,不能过度依赖国外市场。
钟坚认为,深圳和东莞、温州都应该加快转型,比如一方面加快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量,更多的减少对人力成本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延伸产业链条,过去主要是做加工,未来可以做品牌,做研发和产品销售,特别是向内地销售。
“舍此没有别的出路。否则像富士康转到内地生产,长远看仍将面临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目前只是暂时有竞争优势。”
不仅深圳,目前广东省,以及上海、北京、浙江的经济减速均也与发展阶段有关。
数据显示,上海2011年人均GDP为12784美元,北京是人均GDP为12447美元,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11年,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的经济增速排全国末位。浙江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告诉记者,浙江在2008年人均GDP已经达到6080美元,与日本1970年、中国台湾地区1986年、韩国1990年的水平接近。参照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的经验,这正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的拐点。
东中西实现梯度增长
今年1-2月,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仍保持快速增长,增幅普遍在17%左右。为此,陕西和安徽的经济研究部门判断,今年一季度两地的经济增速可能在13%以上。
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的重庆今年前两月的工业增速仍很快,其中出口增速达35%。重庆社科院决策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邓涛指出,重庆的出口快速增长,与其笔记本等高新技术产品有关,沿海很多省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更容易受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冲击。
而重庆的出口和工业高速增长,除了有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外,也有重视研发中心建设的因素。重庆1-2月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5.3%,投资合同金额增长14.4%。在全国和沿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醒目。
重庆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秘书长董德红表示,重庆有长江黄金水道,出口可以往西往南走欧亚大陆桥和印度洋通道,加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外商投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中西部都在吸引投资,重庆显示的只是比较优势。”
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沈开艳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接近完成,土地和人力成本提升,加上外需降低,因此经济增速放慢;而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通过吸引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快速增长,经济仍有空间加快发展。由此,中国可以形成梯度的发展模式,保持各个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全国的经济增长更加均衡。“京沪的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按照经济规律,增速放慢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