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1年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1海龙CP01”兑付公告。至此,这起去年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违约危机有望就此化解。
作为债市6年来第一只C类债券,一直以来弥漫在债券市场的政府兜底预期再一次得到兑现,海龙短融终究难以开创违约先河。
有惊无险
“11海龙CP01”由ST海龙去年4月14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为1年,票面利率5.8%,主承销商为恒丰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为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联合资信”)。
4月15日(本周日)是“11海龙CP01”的到期兑付日,按照相关披露规则,发行人通常要在兑付日前5个工作日,通过中国货币网和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本金兑付和付息事项。
多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表示:“通常兑付公告发布后,过几天都会完成资金划转程序,不会有什么变数了。”亦有谨慎的交易员仍怀有一丝疑虑,“下周一就见分晓了,希望不要再出什么岔子。”
接下来,市场的疑问落在了兑付资金的来源上。就在上周,恒丰银行董秘向媒体表示,将由银行提供一笔过渡资金暂时解决海龙短融兑付问题,同时潍坊市政府为这笔资金提供担保。
交易商协会去年9月披露,作为“11海龙CP01”的主承销商,恒丰银行与ST海龙更改了这只短融的募集资金用途,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偿还恒丰银行的承兑汇票,此举因存在转嫁危机之嫌而广受指责。
中金公司上月的一份研报指出,如果海龙短融最终不发生违约,很大程度上只能寄希望于在当地政府协调下,动用其可控制的银行资源支持企业兑付。但对于银行来讲,向已经明显不具备还款能力、处于破产边缘、背负大量债务诉讼的企业发放贷款,将面临很大的内控和监管压力,最终能否实施变数很大。
据最新披露,截至2012年3月22日,ST海龙因资金紧张逾期贷款累计8.79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56.72%;同时,该公司预计2011年净亏损逾10亿元,基本每股收益约为-1.16元。
悲喜交加
“并不意外。”这是海龙短融兑付公告发布后,大部分市场人士的第一反应。多年以来,尽管发行人自身资质良莠不齐,但得益于政府支持,中国债券市场从未出现过实质性的违约案例。基于此,尽管ST海龙已经沦为垃圾级别,投资者对其违约的担忧一直较低。
历史上,在“福禧事件”爆发后,短期融资券“06福禧CP01”一度面临偿付危机,在此过程中,主承销商工商银行牵头成立了债权人委员会,随即积极开展维权工作,最终在监管部门和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下,这场危机顺利化解。
如今,面对这样一个并不意外的结果,有人欢喜,更有人忧虑。
中诚信资讯副总裁郇公弟认为,“海龙债券如期兑付,对债券持有人肯定是好事,但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则是个悲剧,因为丧失了一个让信用债真正市场化违约的机会。”
“虽然明知海龙短融违约可能性很小,还是很失望。政府不能什么事情都兜着啊,本来市场化程度就不够。”一位资深的债券市场研究人士向记者感慨称。
某券商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告诉记者:“本以为这会是一个信用风险的教育良机,能够促进市场定价和信用分析的完善,这下信用市场更乱了,令人忧心。”
据中金公司分析,如果海龙短融能够顺利兑付,将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债券违约零容忍的市场预期,推动高收益品种继续上涨,短期受益最大的将是政府背景最强的国有企业,如城投债,或是一些实力强劲银行承销的品种。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公司估值数据,“11海龙CP01”最新估值收益率突破117%,约为普通短融的20倍。在股票市场,自上周复牌以来,ST海龙昨日迎来连续第四个“一”字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