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维修式拆除”曾被广泛诟病,但在恰当的场合,尝试“拆除体”也未尝不可,至少在这里可以借用一下这种风格,将人民币汇率走势与我国的出口贸易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说一说。
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80个月后的2012年3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22.2%。然而,从最近半年时间来看,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已经开始凌乱起来。套用“拆除体”,近半年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可以用“回调式升值”形容。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已不再是单边式升值。2011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曾连续11次触及“跌停板”。尽管如此,人民币汇率依然呈现出升值走势。在去年底出现11连跌后,累积下来的贬值幅度最终被接下来的升值幅度所吞没。即使在人民币汇率出现11连跌的日子,每日也只不过是触及“跌停板”,而非收盘于“跌停板”。
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不仅要看美元,而且也要看其他主要硬通货。例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9年至2009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由71%降至62.2%,而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则由17.9%升至27.3%。从这个意义上讲,分析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动趋势比单纯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更有意义。即使观察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动趋势,也依然是“回落式”与“升值”的合成。国际清算银行公布数据显示,尽管2012年2月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环比贬值0.98%,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却环比上涨0.54%。也就是说,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总水平是名副其实的“回落式升值”。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之所以关心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很简单,遇到人民币贬值,企业的日子至少会感到日子舒服一些,而人民币升值,企业就会感到日子难过。按照“一篮子货币”算总账,现阶段人民币汇率走势至少从名义上看充满了“回落式”味道,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至少不会是坏消息。不过,今年以来的出口形势恰恰不能够支撑得住如此说法。据海关统计,2012年前3个月,我国货物出口贸易额为4300亿美元,同比仅增长7.6%,明显低于2011年全年20.3%的出口增长幅度。
单纯从增量上看,现阶段的人民币升值过程似乎是强弩之末,但如果按照存量标准来判断,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已经累积了较大的升幅。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的感受似乎可以用痛到极致不觉痛来形容,而即使近期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贬值,也很难对出口贸易的失速起到抑制作用。
从近期来看,除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因素之外,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的“两个上升”与土地资源、信贷资金的“两个趋紧”严重影响到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既然国内什么东西都在涨价,那么,唯一的解释只能够说明人民币的“含金量”在下跌。所以说,剔除了国内物价上涨因素之外,近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就更为明显了。
在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背景下,出口同样多的货物,即使依靠汇率的名义贬值使出口贸易能够多换取一点人民币,但比不上人民币“含金量”在国内被稀释的速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看起来是升值遇阻,但相对于国内物价水平来说,升值进程依旧。
客观上看,现阶段国内各种要素预期回报的高企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出口需求的持久拉动相关。如果继续依靠原有的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现有的劳动力、资金、土地、原材料等资源会更加显得稀缺,进一步提高回报预期也很难避免。果真如此,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就很值得怀疑。与其靠粗放式增长拉高要素回报价格,进而带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断升值,倒不如来一个“不吃罚酒吃敬酒”,主动减缓出口增长节奏,换取一个更加舒服的出口贸易增长环境。
对于近期出口贸易增长的速度放慢,的确要重视起来,国家也在想办法,出台各项政策,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不过,也要客观看待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暂时减缓。适时适度控制出口贸易增长节奏并不是一个消极做法,而恰恰是一种进取的表现。所谓进取,不仅要体现在增长速度上,而且还更多体现在出口结构的优化上,其中包括扩大高技术与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这也是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倘若中国能够在贸易强国之路上有所进取,即使遇到暂时的出口增长放缓,也不必惊诧,我们的出口贸易恰恰需要这种有含金量的减速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