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茧丝绸行业的战略规划年,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及地方有关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蚕茧战线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茧丝绸行业实现了平稳运行。国家茧丝办召开此次会议,就是要加强对茧丝绸行业的宏观指导,对“十二五”期间茧丝绸行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战略规划,确保茧丝供需的基本平衡并促进茧丝绸行业的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推进茧丝绸行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充分利用茧丝绸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握机会,迎接挑战。下面,我根据掌握的信息对去年的蚕茧生产和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以及今年的市场行情,谈谈个人的看法,跟大家交流探讨。
一、2011年蚕茧生产收烘情况
根据我国20个省、市、区的统计,2011年桑园面积、蚕种发中量、产量、收购量均略有增加,蚕茧收购综合均价大幅回升。
(一)全国蚕茧产量基本持平,略有增加
2011年桑园面积为1244.9万亩,同比增长2.1%,其中,浙江、湖北、贵州、江西桑园面积有所下降,浙江下降最为明显,降幅达16.8%,其他各省均普遍增加,其中尤以宁夏、云南、上海、广西上升最为明显,增幅分别高达36.05%,10.06%、、10.00%、7.13%。全国蚕种发中量合计1599.72万张,同比增加1.99%;总产量为65万吨,同比增加0.87%,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江苏、湖南、新疆减产严重,降幅分别为14.9%、35.1%、44.44%,江苏比2010年同期减产11485吨。此外,除陕西、湖北、宁夏等省份有小幅的减产外,其他各省普遍呈上市态势。
这次蚕茧产量基本持平的主要原因有:(1)自然灾害频繁,减产区如江苏、新疆都受到温度、降水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其中尤以蚕茧主产区的江苏受害最为严重;(2)在山西、新疆等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紧缺,制约了蚕茧的生产;(3)比较效益较差:随着企业的恢复性发展,市场上有大量的用工需求,而且随着劳务用工制度的完善,劳务用工的效益逐渐提高,在国家没有相应的蚕桑养殖政策优惠的情况下,养蚕的比较效益较低,蚕农积极性受挫;(4)在受自然灾害和比较效益影响较小的地区,一方面,由于2009年开始的蚕茧价格回升所产生的涨价预期,激发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得到扩大,另一方面,随着东桑西移的进行,中西部地区的蚕茧养殖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蚕茧产量得以增加。
(二)蚕茧质量整体有所提高
2011年,受低温、干旱和少雨的影响,江苏、新疆、宁夏等地区的蚕茧质量有所下降,其他地区气候相对较好,加上各地蚕农加强对重大灾害天气的预防和对病虫害的防治,保障了蚕茧单产和质量。同时,“东桑西移”过程中,中、西部一些地区更加重视蚕茧生产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蚕茧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三)蚕茧收购价格大幅上升
2011年全国蚕茧综合均价1700.93元/担,同比上涨10.46%。各地茧价呈现集体上扬态势,大部分地区茧价涨幅在10%以上,其中湖南、山西、宁夏、新疆、甘肃的涨幅都在30%以上。
蚕茧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对蚕茧的需求增加。一是我国成功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持续向好,市场环境改善,消费能力逐渐恢复,人们对丝绸产品的需求开始回暖;二是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缫丝产能增长较快,而东部并未下降,因而对蚕茧需求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蚕茧供应仍然偏紧。2007年茧价大跌以后,蚕茧的产量连续两年大幅下降(2008年跌幅15.84%,2009年跌幅15.82%),2011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蚕茧产量与2010年总体持平,蚕茧总体供应仍然偏紧。
(四)全年茧丝价格先扬后抑
2011年初美国及欧盟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就业率普遍恢复危机前水平,经济发展预期较好,尤其2月份美国消费信心指数达到70.4,创2008年以来新高,大大提振了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丝绸行业出口预期,使得2011年初的茧丝价格延续了2010年的上涨走势。随后,在CPI居高不下、印度下调生丝进口关税、春蚕发种推迟使多数地方春茧减少一批等因素的影响下,茧丝价格节节攀高,5月份广西市场生丝主力合约一度达到38.48万元/吨的高价,生丝现货价格也达到41万元/吨以上。
茧丝价格不断上涨一方面推高了茧丝绸产业下游工厂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抑制了终端的消费需求,茧丝价格倒挂压力持续增大最终导致茧丝市场成交日渐清淡,6月下旬开始,茧丝价格急转直下,大幅跳水。9月,广西市场生丝主力合约跌破28万元/吨,现货价格也跌至30万元/吨以下,创2010年7月以来的价格新低。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适时启动储备厂丝收储机制,缓解了茧丝价格持续下跌的趋势。在该政策的影响下,下半年茧丝价格相对稳定以窄幅震荡为主,进入12月份,干茧合约价格保持在93000元/吨左右,生丝主力合约价格则维持在30万元/吨上下。
纵观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状况仍然是影响茧丝价格的重要因素。主要市场需求不振、通货膨胀推动生产成本高涨、货币紧缩政策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这些不利因素在制约茧丝行业发展的同时自然也阻碍了茧丝价格的上行。目前来看,只有宏观经济环境出现好转,茧丝价格方能摆脱疲软态势。
二、2011丝绸商品出口情况
(一)整体情况:真丝绸商品出口量价齐涨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2011年真丝绸商品出口35.36亿美元,同比增长8.55%。
1、 亚洲、欧洲和北美仍是真丝绸商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真丝绸商品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市场依次为:美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香港,对该五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对全球出口总额的56.31%,其中对美国出口位居榜首,占出口总额的19.37%。全年累计出口额除对印度同比下降了14.57%外,对美国、意大利、日本和香港的出口额均有上升,同比增幅分别为4.14%、6.05%、9.26%、8.98%。
2、 大部分主要省市出口额有不同幅度增长。真丝绸商品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省市依次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四川。五省市全年出口额共计29.39亿美元,占真丝绸商品出口总额的83.11%,其中高居首位的浙江出口额为13.6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8.57%。五省市中只有上海出口额同比下降6.3%,其余四省的出口额均有增长:浙江出口额同比增长3.57%;江苏同比增长3.64%;广东同比增长21.18%;四川同比增长10.33%。
3、 丝类和真丝绸缎出口量跌额增,丝绸制成品出口量额齐增。2011年丝类出口量为1.67万吨,同比下降14.09%,单价达到41.23美元/公斤,上涨23.29%,出口额达到6.87亿美元,同比上升5.91%;真丝绸缎出口数量为2.19亿米,同比下降20.56%,平均单价4.87美元/米,同比增长33.88%,出口额为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6.36%;丝绸制成品出口4.38亿件(套),同比增长增长101.96%,平均单价4.06美元/件(套),同比下降45.06%。出口额为1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5%。
(二)蚕丝类商品出口量额涨跌互现
2011年蚕丝类商品共计出口1.67万吨,同比下降14%;金额为6.88亿美元,同比增长5,99%;平均单价41.2美元/公斤,同比增长23.25%。出口额占真丝绸商品出口总额的19.46%。
主要商品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均涨跌互现。蚕丝类主要出口商品为厂丝、绢纺、纱线和丝纱线,三种商品合计出口量占蚕丝类商品出口总量的83.34%,出口额占蚕丝类商品出口总额的83.71%。其中出口量方面,厂丝和丝纱线均有下降,丝纱线的降幅达27.18%;出口金额方面,厂丝和绢纺均有纱线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长超过15%,而丝纱线的出口额略有下降;出口单价方面,三者同时上涨,以丝纱线的涨幅最高,达33.64%。
2011年蚕丝类商品出口量排名前五的市场依次为: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罗马尼亚。其中,对印度、韩国、日本的出口数量下降明显,尤其是前两者,降幅超过20%,而对罗马尼亚的出口数量增幅最大,达41.43%,出口额更是增加85.85%。出口额除了印度略有下降外,其余四国保持稳定增长。价格方面主要市场的出口单价普遍上涨幅度较大,均比同期增加20%以上。
2011年蚕丝类商品出口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是: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山东。主要省市出口数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四川降幅最大,达29.89%。出口额除了四川下降9.08以外,其余各省均有稳定增长。
(三)真丝绸缎出口量跌价升
2011年,真丝绸缎出口2.19亿米,同比下降20.56%;出口额10.68亿美元,同比上升6.36%;平均单价4.87美元/米,同比上升33.88%。真丝绸缎出口的主要产品是坯绸,出口量为1.7亿米,同比下降20.08%,平均单价4.44美元/米,同比上升35.62%。
真丝绸缎出口量排名前六位的市场是:意大利、巴基斯坦、印度、香港、韩国、日本。其中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对印度和意大利的降幅最大,为43.31%和32.37%。价格方面,主要市场的出口单价普遍上涨,意大利的涨幅居首,达58.03%,香港的单价最高,为6.95美元/米。
2011年坯绸出口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浙江、江苏、四川、上海、山东。其中,浙江江苏和四川三省的合计出口量占全国坯绸出口总量的64.91%。五省的出口量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而江苏降幅最大,为30.87%。
(四)丝绸制成品出出口额齐增,平均出口单价大幅下降
2011年丝绸服装出口额为12.1亿美元,同比增长8.8%,但由于受到低价值内衣出口激增的影响,出口量达3.12亿件(套),同比增长高达299.93%,而评价单价则同比下降72.8%,仅为3.87美元/件(套)。
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是美国香港日本意大利德国。其中意大利是唯一出口量和额都同比下跌的主要市场,降幅分别为14.19%和10.76%。其余国家中,除了日本出口数量略有下降之外,出口额和数量都稳定增长。
2011年丝绸服装出口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福建、浙江、黑龙江、江苏。其中广东、黑龙江和福建三省的出口量增加,增幅接近甚至超过10倍,浙江和江苏两省下降,降幅分别为20.32%和35.03%。
2011年丝绸服装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省事依次是浙江广东上海和江苏。其中广东和福建各同比上升了16.43%和341.7%,浙江上海和江苏均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2.94%、12.26%、6.34%。
三、茧丝绸产销形势分析
(一)2011年茧丝产、供、销情况
根据海关出口统计数据匡算,2011年我国丝绸全商品出口的折丝量约为5.6万吨,蚕丝类商品和蚕丝织物类商品进口的折丝量约为0.34万吨,进出口相抵后的净出口折丝量约为5.26万吨,同比下降3.5%,由于受到国际不景气的持续影响,蚕茧价格的上涨,再加上国家加强了扩大内需的战略性指导,近年来丝绸内销的势头有所起色,国家有关部门鼓励销售含丝量较高的蚕丝被等产品也加大了蚕丝的内销量,但是由于丝绸商品本身的特质,导致受众面不是特别广,所以内需增长量有限,另一方面,2011年蚕丝出口量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所下降,因此,根据净出口折丝量以及蚕丝内销需求量测算,2011年蚕丝总需求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约为9-10万吨。按照2011年全国20个蚕茧生产省(区、市)的蚕茧产量65万吨计算,折合茧丝总供应量约为10.8万吨,而据工业方面统计,2011年全国桑蚕丝产量为10.4万吨。由此可见,国内蚕茧供应基本平衡,从工业生产的数据来看,供给稍紧,需求以及潜在需求在增加,这就导致了茧丝价格的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蚕茧的预期产量受到压缩,进一步导致蚕茧的价格一路攀升,甚至出现茧丝倒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缫丝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茧丝倒挂也进一步打击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对整个蚕丝行业产生消极的影响。而通货膨胀更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由此,考虑到规避价格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的新的生产方式有待进一步调整。
(二)2011年茧丝绸市场形势分析
2011年,从国际形势看,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全国流动性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形势看,一方面,当前我国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市场化进场进一步加快,我国茧丝绸行业进入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存在上行压力,行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总体来说,2012年,茧丝绸行业有如下趋势。
一、茧丝价格有望稳定,茧价上涨会带动蚕桑生产的扩大和蚕茧供给的增加,但能否与其需求平衡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商务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2年度全国桑蚕种桑蚕茧桑蚕丝生产指导性计划的通知》对今年的生产进行了宏观安排,2012年全国桑蚕茧丝生产指导性计划总体与2011年持平,只要没有重大自然灾害和内外贸形势变动,全年供求平衡是可以实现的,蚕茧的价格将相对稳定。
二、蚕茧产量有望稳定增长。虽然2012年全国蚕茧蚕丝生产指导计划与2011年持平,但是考虑到2011年作为蚕茧主产区的江苏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减产特别严重,如果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江苏蚕茧产量的稳定必然会带来全国蚕茧产量的稳定增长。
三、出口形势可能会在保持顺差的情况下有所紧缩。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会有较大阻力,一方面发达国家发展皮软,发展中国家也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就我国国内来说,人力成本逐渐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依然很大,内需的扩大还需要时间。据我国海关统计,2011年真丝绸商品出口35.36亿美元,同比增长8.55%。从这可以看出,我国出口顺差势头尚强,综合考虑,出口形势会在保持顺差的情况下有所紧缩。
四、贸易摩擦需要警惕。当前,国际经济回升尚存在很多困难,欧美等发达国家失业率高居不下,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消费水平难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侧重其国内就业和产业发展,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标直指中国出口产品。某些发展中国家出于自身利益,也拿起贸易救济措施作为竞争的工具,挤压和摩擦增加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产品出品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丝绸商品也难以摆脱。
五、茧丝价格倒挂现像仍有可能。2012年,出口形势不太乐观,蚕丝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依然存在,欧美市场复苏前景不明朗,销售风险不可低估,应当警防形势变化再次造成茧丝价格倒挂现像,致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四、对蚕茧生产和行业管理的建议
全力保证蚕茧质量。蚕茧的质量是丝绸产品质量的基础,是产品品质的源头保障。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极端天气频发,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结蚕茧生产和收购的指导,规范蚕茧收购秩序,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科学防治病虫害,努力克服各类自然灾害,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大投入和科技研发,提高蚕茧的解舒率和单产率,确保桑蚕养殖和秋蚕的质量,在收购蚕茧时,也要确保质量,不能存侥幸心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蚕茧质量下降,从源头上讲是蚕种培育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我们应该加大家蚕基因方面的研究,我们应该将中国特有的蚕种保留下来。并且保持其纯正的血统,这里要强调一下,高质量的丝由高品位的蚕缫制,生产高品位的蚕需要保持拥有优良基因的蚕的纯正血统,这个问题好像还没有提到蚕丝绸发展日程上来,但是它却是非常基础性的,关系未来产业发展的六问题。
(二)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合作,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大行业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新型丝绸染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大力开发复合型、差别化、功能性等高档真丝绸产品、宽幅真丝家纺产品、无缝针织内衣产品和丝绸文化产品研发,改善丝绸产品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推进新型装备的改造与研发,采用新型自动缫丝机、无梭织机等先进设备,提升丝绸加工整体水平,加快丝绸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缫丝、印染废水废气利用。
(三)加强蚕茧丝绸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目前,我们的蚕茧丝绸产品还是集中在服装和家纺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丝绸面临着与其他纤维之间的竞争,因为茧丝绸产业用工多,产品较挑剔,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为了保证丝绸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要不断拓展丝绸的应用领域,比如在化妆品、医药、保健领域等等。只有不断加强茧丝绸产品的附加值,才会更好的发挥茧丝绸的独特性,实现丝绸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文化交流。扶持自主品牌企业参加国内外综合性交易会及专业性展会;各企事业要积极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持="质监等部门的联系,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明确产品的分类和定位。丝绸作为创意文化产业要朝着工艺品、艺术品方向发展,利用其绿色、健康、生态、环保以及丝绸艺术品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特性,加快发展丝织、印染、服装,旅游、文化等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研究市场需求。把品牌设计和品牌渠道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通过高水平的策划和创意设计,加大丝绸文化和特色的宣传,创意市场需求,引导人们消费丝绸。
(五)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行业运行质量。蚕茧等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性和产业链较长的特点,这就产生了供求信息传递慢,生产的专业化与消费者的多样化之间矛盾扩大化的现像。通过整合公共资源,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产品供求、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依托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发挥技术创新支撑优势,加大科研成果的转换力度假 ;加强对茧丝绸交易市场的有效监督,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加强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努力提升我国丝绸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台;加强茧丝绸行业统计、监测、分析、预警和调控,综合运用市场准入、信息服务、储备调控等手段。引导行业平稳运行。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大家一起分析形势,研究方法,提出建议,为做好今年的蚕茧收烘工作和促进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谢谢大家!
2012年4月26日于珠海